菜单
进入关怀版

首页 > 微资讯

10年深圳医改,改掉了“排队3小时、看病3分钟”

信息来源: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信息提供日期:2019-08-12 17:41 【字体: 视力保护色:

  “敢为天下先”是深圳人骨子里的闯劲

  2009年,国家启动新一轮医改,深圳医疗卫生也“一马当先”开启了直闯“深水区”、勇啃“硬骨头”的十年

2000万人医疗资源不足?

排队3小时、看病3分钟?

基层的社区健康服务不够便捷?

检查费和药费总是占大头?

医护人员被编制“捆绑”

价值无法体现?

改!

  从顶层设计到基层创新,补短板、强基层、建高地、促健康,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

  你所吐槽的痛点,就是我们改变的起点,成绩也是“杠杠滴”

  10年来,你有没有感觉到,看病排队减少了,社康医生更主动了,医院环境更人性化了……

  医改十年,改变看得见!

  为了让更多市民了解十年来深圳的医改新做法新智慧,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深圳市卫生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与深圳特区报共同举办了“医改十年·创新案例”评选活动。

  经过初评,我们选出了30个案例。

  今天先详细说说这3个。

  今年63岁的苏伯得了糖尿病3年多了。过去,他一直上大医院看,去一趟就得折腾一上午,但血糖还一直控制不好,空腹血糖一直徘徊在13mmol/L左右,非常高。

  去年底,他家附近的莲塘社康开了个能管糖尿病的“MMC中心”(标准化代谢病管理中心),情况立即有了改变。

  “我每天在家测血糖,把结果上传到手机上,如果数据有波动,就会有医生指导我怎么调药,调整饮食和锻炼。”苏伯高兴地说。

  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的内分泌科专家每周有两天会到这个社康中心出诊,如果有难解决的情况,也可以找医生“当面倾”。

  现在,他的空腹血糖已经降到了5mmol/L,基本正常,每天要吃的降血糖的药也从过去的3种减少到1种。

  2018年10月,罗湖医院集团率先在莲塘社康中心试点开始MMC中心,通过标准化的诊断、手机APP互动,帮助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代谢疾病的病人做好日常用药和生活进行管理。

  这也是罗湖医院集团千方百计让居民“少生病、少住院、少负担、看好病”的一个缩影。集团成立3年多来,罗湖区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由2016年的13.57%提高至目前的35.51%。

  上医院看病,第一件事往往是问路。

  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可能没人“愿意”搭理你。因为,这些工作都有机器人代劳。

  守候在门诊大厅的导医机器人,问路、问诊、业务咨询,它们全都会。

  在这里,看病基本不用排队。拿出手机,动动手指,智能导诊、分时段预约、手机支付、在线看报告全都能搞定!

  在病房,还有机器人护理助手给你“唠嗑”入院的注意事项;

  医用物流机器人跑上跑下运送标本、污物。

  输液时,系统会自动监测你的输液速度,不怕过了头。

  在一面“镜子”前下蹲、踏步,几分钟后,医疗AI就能知道你康复得怎么样……

  在药房,还有智能药物调配系统、智能药柜、配液机器人、药物配送机器人,药品扫码入库,智能存储,机器人配液、送药……

  这些炫酷的玩意,都是医疗信息化带来的颠覆性改变。

  走在前面的北大深圳医院,是国家首批数字化示范医院、广东省智慧医院建设单位,正在试用检验的人工智能产品有70多个。物联网、人工智能以及5G应用等“黑科技”,正在这里离塑造一家全新的“智慧医院”。

  在深圳市儿童医院的血液肿瘤科病房,5岁的女孩乐乐每天下午都要去Vcare关爱空间玩耍。这里有各式故事书、漫画本、动画片、玩具,社工姐姐设计的主题游戏,还有一群同样不甘寂寞的小朋友。

  第一次去时,乐乐很害羞,一会就回病房了。但多去了几次后,她渐渐开朗起来,和志愿者哥哥、姐姐们打成了一片。

  “姐姐,你可不可以再开放一百小时,开到我出院?”到了第三天傍晚,关爱空间快要关门时,乐乐恋恋不舍地告诉社工姐姐,“明天我就要出院了,出院就不能过来玩了。”

  在枯燥的住院治疗期间,这里成了小朋友们最喜欢去的地方,每个人都感受到了爱和温暖的力量。

  这么新颖的Vcare关爱空间,是由政府、医疗机构、媒体、社会组织、企业等社会力量等共建的新型公益服务项目。

  它采用“1+1+N”的运营模式——

  1家爱心冠名企业资助1个空间的运营经费

  1位专业社工负责空间的日常服务管理

  心理专家、志愿者团体、教育机构等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形成了“N次方”的巨大能量

  借助Vcare关爱空间,医院还建起了院内医疗救助基金26项,帮助贫困患儿筹集医疗救助善款2864.92万元,使604位贫困患儿获得及时有效的救治。

资料来源:深圳市卫健委体改和基层处、深圳市健研中心、深圳特区报

附件下载

分享到:
--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