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进入关怀版

首页 > 微资讯

粤港澳大湾区卫生健康合作大会召开,签署62个合作项目,深圳参与18个

信息来源: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信息提供日期:2019-02-25 17:35 【字体: 视力保护色: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有了更明确的路线图,粤港澳大湾区迎来了大发展的好时机。粤港澳三地如何抓住这一好时机共同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塑造健康湾区?

  2月25日,由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食物及卫生局、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卫生局、深圳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承办的“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卫生健康合作大会”在深圳召开,本届大会以“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共同探讨粤港澳大湾区卫生健康发展大计。大会形成《粤港澳大湾区卫生健康合作共识》,签署62个粤港澳大湾区卫生健康大会合作项目,包括粤港澳大湾区输入性热带病防控联盟、粤港澳大湾区呼吸疾病研究中心项目等,涉及疾病研究、传染病防控、人才培训、建设高水平国际医院等方面,以此翻开粤港澳三地卫生健康事业合作发展的新篇章。

国内外媒体关注此次大会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于学军、广东省副省长张光军,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有关领导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科学院院士姚开泰,中国工程院院士詹启敏、徐杨生、董家鸿,国医大师周岱翰,以及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国家部委有关领导出席会议。

  粤港澳三地形成6大合作共识

  大会开幕式上,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段宇飞、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食物及卫生局局长陈肇始以及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社会文化司司长谭俊荣共同签署《粤港澳大湾区卫生健康合作共识》,倡议构建高质量健康大湾区。

  达成共识如下:

  一、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一国两制”方针,融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理念,对标国际国内先进水平,抢抓历史机遇,加强粤港澳大湾区卫生健康合作,共同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

  二、推动优质医疗资源紧密合作。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鼓励港澳投资者在粤港澳大湾区投资医疗卫生服务;支持港澳医疗服务机构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医疗体系建设,提供优质的卫生健康服务;鼓励以特色专科为纽带组建专科联盟。

  三、加强公共卫生应急领域合作。按照《关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的合作协议》,通过粤港澳防治传染病联席会议框架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合作机制,完善粤港澳大湾区灾难卫生应急及医疗救援联络机制,定期组织开展传染病防治联合应急演练和研讨。

  四、深化中医药领域创新合作。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医疗保健上的独特优势,积极支持粤港澳中医药合作交流,促进中医药“治未病”学术研讨、理念推广与文化普及;支持粤港澳高校、医疗、科研机构(企业)共建中医药实验室、产业园,共同开展中医药国际标准化研究和科研成果转化工作。

  五、拓展科研和服务领域合作。支持国内外投资者在粤港澳大湾区投资生物医药领域,鼓励粤港澳大湾区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及医疗机构开展科研转化合作;共同推进医养结合,为港澳长者来粤养老提供健康、安全、舒适的场所与服务。

  六、强化人才培养和诊疗合作。按照国家全科医生、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的模式,建立国际化的全科和专科骨干技术人员培训基地;加强现场流行病学、职业卫生、结核病防控、慢性病防控、控烟等培训项目交流;促进有关传染病防治的信息联系及临床诊治经验交流。

  张光军致辞指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广东会同香港、澳门以打造世界一流健康大湾区为目标,积极沟通、主动作为、通力合作,健康湾区建设开局良好。近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对加快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确立了新目标、提出了新要求、带来了新机遇。广东将认真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与香港、澳门共同携手,务实推动包括卫生健康在内的多领域合作全面升级,不断深化,共同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湾区奇迹。本次大会形成的共识和成果必将为三地卫生与健康领域深度合作注入新动能,进一步促进三地卫生与健康事业协同发展,为三地居民创造更多的健康福祉。

  签署62个合作项目,深圳参与项目占三成

  粤港澳大湾区卫生健康合作大会设立的初衷,就是通过搭建平台,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卫生健康要素资源的流动与融合。2019年,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卫生健康合作大会共征集到签约合作项目105项。大会组委会从中遴选了62个项目,作为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卫生健康大会合作项目,并挑选了12个具有代表性的合作项目于大会现场进行签约文本交换。

  会上,三地进行了合作项目文本交换,12个代表性项目上台进行了文本交换。这12个代表性项目包括粤港澳大湾区输入性热带病防控联盟、粤港澳大湾区呼吸疾病研究中心项目、粤港澳大湾区结核病防控联合体、粤港澳大湾区护理管理人才培训交流计划;粤港国家级医药研发平台、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国医馆-养生中心综合项目、粤港澳大湾区高发性老年疾病精准诊疗合作项目、粤港澳大湾区专科护理联盟、粤港澳智能化护理产学研合作平台、护理研究及知识转移联盟、粤港澳急诊与灾难医学联盟、全科医生专业人才培训项目。

  与2018年相比,今年项目呈现四大亮点

  一、数量多:今年比去年申报项目增加超过60%

  二、质量高:许多合作项目突出了搭建发展平台、构建联动机制、共建科研中心等特点

  三、范围广:覆盖了专科护理、临床研究、人才培训、医疗急救、疾病防控、共建医院等

  四、专业全:除了临床、中医、公卫、口腔、护理外,还有卫生健康政策研究、医院运营管理等

  在62个合作项目中,深圳共参与18项,占签约数量近三成。

  这18个合作项目分别为:

  粤港澳大湾区输入性热带病防控联盟

  粤港澳智能化护理产学研合作平台

  护理研究及知识转移联盟

  粤港澳急诊与灾难医学联盟

  粤港澳大湾区新发重大传染病应急防治医学研究中心

  粤港澳大湾区慢病管理护理专科联盟

  深港大健康科技产业合作备忘录

  粤港科学中医(筋膜学)创新研究院

  粤港澳大湾区骨关节疾病研究中心

  粤港澳大湾区衰老研究院

  合作共建“香港中文大学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院”和“香港中文大学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研究院”

  卫生合作协议实施协议

  深港生物技术创新与临床转化平台

  骨科专科医生交流计划

  医疗合作备忘录

  眼视光人工智能诊疗联合实验室合作协议

  平安好医生、深圳市家庭医生协会及香港联合医务合作项目

  粤港澳大湾区妇幼口腔健康精准防治研究及转化平台

  在签约项目中,产学研合作是一大特色。以粤港澳智能化护理产学研合作平台为例,通过共同建设智能化护理产学研合作平台,研发各类护理智能产品。而深圳市健康产业发展促进会也通过与香港合作,在新药创制方面,搭建药物研发孵化平台。

  人才培训也是一大亮点。面对深圳医疗人才不足的现状,未来,深圳市龙岗区人民政府与香港中文大学在临床医疗、医学教育培训等方面开展合作,联合培养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硕士、博士研究生,并开展科学研究,成立专项研究实验室。此外,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深圳市妇幼保健院等也与港澳开展人才合作项目。

深圳参与项目介绍:

  护理研究及知识转移联盟

  联盟由项目合作十方组成,结合大学院校和临床医院各自的优势和资源,建立联盟成员之间的长期稳定的护理研究合作关系,并构建五个护理研究小组,包括:快速康复;临终关怀和预前干预+医养结合;延续性护理;心理社会健康;母婴健康。

  粤港澳急诊与灾难医学联盟

  共同建立粤港澳急诊与灾难医学联盟,提升大湾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以创伤和灾难紧急救援为特色的急诊与灾难培训基地,为粤港澳培养和输送灾难医学人才。

  粤港澳大湾区新发重大传染病应急防治医学研究中心

  联合港澳地区传染病防控机构、传染病医院和高等院校,成立“粤港澳大湾区新发重大传染病应急防治医学研究中心”,就新发重大传染病进行联防联控、联合攻关,建设新发重大传染病的绿色防疫和生命通道,打造高水平的新发重大传染病应急防治的全球示范基地。

  粤港澳大湾区慢病管理护理专科联盟

  开展慢病管理护理专科建设,对涉及的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脑血管疾病(卒中)、COPD、肺结核、精神病、肿瘤等专科专病联合技术攻关。建立慢病管理人才队伍,规范慢病护理管理的质量监控,引导优质慢病管理和慢病照护资源下沉社区和家庭。

  深港大健康科技产业合作备忘录

  在中医药产业方面,建立中医药创新研究院与中医药国际跨境商贸平台。在新药创制方面,以创新药物研发为主,搭建药物研发孵化平台;在高端医养服务方面,搭建“名医诊疗+精准康复+智慧康养”的医康养一体化示范平台。

  粤港科学中医(筋膜学)创新研究院

  通过整合粤港高校、社会和政府资源,组成多学科、跨部门共同参与的国际中医药协同创新机构,对促进香港和广东两地在国际中医药科技创新能力的迅速提升,引领全球中医药相关成果的知识产权化、临床化和产业化具有重大意义。

  粤港澳大湾区骨关节疾病研究中心

  建立粤港澳三地骨关节疾病分子机制研究中心、髋膝关节置换术及关节翻修术示范基地、运动医学与微创中心、中西医结合防治膝骨关节炎诊疗一体化研究基地、3D打印精准化研究平台、骨科专业护士核心能力培训基地等集医、教、研、护的创新型骨关节研究中心。

  粤港澳大湾区衰老研究院

  采用科研—临床—产业的基本模式,利用相关高校附属医院的临床资源,联合生物健康企业,建立以大健康为轴心的产学研用大联盟。

  合作共建“香港中文大学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院”和“香港中文大学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研究院”

  深圳市龙岗区人民政府与香港中文大学在临床医疗、医学教育培训开展等方面开展合作,联合培养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硕士、博士研究生,并开展科学研究,成立专项研究实验室。

  卫生合作协议实施协议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的专科医生到澳门特別行政区政府卫生局交流学习。

  深港生物技术创新与临床转化平台

  在检测技术与检查试剂、免疫细胞治疗技术、干细胞治疗技术、再生医疗技术等方面开展合作。

  骨科专科医生交流计划

  项目计划拟于2019-2020年由香港医院管理局选派数名专科医生分批到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作周短期临床交流培训,培训重点包括儿童骨科及脊柱手术方面。

  医疗合作备忘录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与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卫生局仁伯爵综合医院建立医务人员持续交流与培训机制,建立医疗技术服务合作,并根据医疗服务需要不定期互派专家进行技术指导或开展疑难手术。开展病例转介,开设绿色通道,为澳门居民在深圳提供就医便利。

  眼视光人工智能诊疗联合实验室合作协议

  深圳大学与香港理工大学创建眼视光人工智能诊疗联合实验室,以此为平台联合组建高水平科研团队,开展医学影像诊断分析、数据管理、智能医疗仪器的基础研究、临床研究、新技术研发等,共同推进高水平科研合作和成果转化,打造国际先进的联合实验室。

  平安好医生、深圳市家庭医生协会及香港联合医务合作项目

  通过合作同为深圳社区居民设计多元化的企业健康管理计划及商业医疗保险产品,并通过移动医疗技术,引导基层首诊,让优质资源下沉社区。与此同时,通过合作为深圳市内全科医生提供家庭医学培训,引进与国际接轨的家庭医学培训体系。

  粤港澳大湾区妇幼口腔健康精准防治研究及转化平台

  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和香港大学牙医学院合作,联合培养一批临床科研人才,推进深圳的口腔预防及诊疗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

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郑健阳/文 钟华登/图 通讯员 深卫信

附件下载

分享到:
--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