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控烟“电子眼”,全名叫控烟环境监测器。
2019年12月起,深圳坪山区马峦街道率先试点,在20个公共场所安装这种“电子眼”,包括餐厅、商场、客运站、网吧、学校等,24小时监控室内的“烟味”,这一举措在也是全国首创。
这玩意是怎么工作的呢?
它的原理跟酒店房间里的烟雾报警器有点像,但经过了改造,能专门闻出“烟味”。
它主要检测空气中的4样物质——
PM2.5
PM0.3
PM5
TVOC(总挥发性有机物)
其中,TVOC是一个总称,包括了酒精、甲醇、苯、甲醛等1400多种物质,当人们吸烟时,就能产生1000多种TVOC气体。
这些监测器的数据都会实时传送到执法部门的后台,执法人员用一台手机就可以随时查看。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说,这叫“互联网+控烟”。
控烟环境监测器每3秒就更新一次空气数据,当短时间内,PM2.5、PM0.3、PM5和TVOC的含量‘爆表’时,监控后台就会立即收到警报,知道有人在室内违法吸烟。
——控烟环境监测器设计方负责人 颜敏
这个监测器对电子烟同样有效,因为电子烟燃烧时,空气中的PM0.3数值会瞬间猛增,及时被监测器“捕捉”到。
拿捉弄传统烟雾报警器的把戏
对付控烟“电子眼”
后果会很严重
下一步,研发人员计划将控烟“电子眼”变得更小,并增加语音警示功能,一旦“闻到”烟味,监测器可以立即发声“警告”吸烟者。
12月9日晚,控烟“电子烟”在深圳坪山区首秀,执法人员根据后台的警报,先后来到马峦街道的领航网吧、好天地酒楼,一抓一个准,5个烟民全部“伏法”,吃了罚单。其中一个在网吧打游戏的小伙子是个90后,但已经有15年烟龄。
消息一出,国内同行纷纷点赞。
哈尔滨市防烟办主任张敬冬:深圳人的脑子太活了
深圳不愧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控烟方面屡创全国第一,这次空气环境监测仪的应用必定把全国控烟领域的技术开发带到一个新的层面。我们愿意向深圳学习,在北京也推广这项技术,织密控烟的天网,让违法吸烟无处遁形。
——北京市控烟协会会长 张建枢
控烟“大佬”们之所以排队点赞,实在是因为天下苦“控烟难”久矣。
第一难:执法者“人太少”
单靠人力去抓,怎么也抓不完。控烟执法,往往面临“小马拉大车”的尴尬。
以坪山区的马峦街道为例,我们要管的餐饮企业就有600多家,但市场监管部门执法人员只有8名,如果单纯靠人力去查餐厅的违法吸烟,实在很难。要知道我们除了做控烟,还要承担工商、质监、食品安全等工作。
——深圳市市场监管局坪山分局马峦监管所副所长 陈首任
第二难:服务人员“劝不动”
以餐馆为例,服务员说多了,反而惹顾客生气。
很多顾客都会在包房里吸烟,虽然工作人员上前劝阻,但客人不配合,甚至有人说自己花钱来消费,为什么不能吸烟。
——深圳坪山好天地大酒楼负责人 严柯
而在安装了控烟“电子眼”镇场之后,客人就不敢“任性”了。
酒楼工作人员会告诉客人,一旦吸烟就会引起后台报警,执法人员第一时间知道。现在客人“听话”多了,有的客人知道包房里有监测,还会主动去室外吸烟。
有了这些“电子眼”,控烟场所的管理者和工作人员也会更积极控烟。
因为一有“风吹草动”,系统就会给场所管理者发短信,执法人员只要观察后台的数值变化,就知道管理人员有没有及时劝阻客人吸烟。
如果在执法者“眼皮”底下,控烟场所还放任客人违法吸烟,根据深圳控烟条例,他们将面临5000元-30000元的罚款。
深圳控烟,真的不是说说而已。
针对人手少的实际情况,深圳在想各种办法抓落实。试点控烟‘电子眼’的做法是一种有效的探索,既解决了监督人手不够的问题,也能够减少监督者选择性执法的问题,还能够对吸烟者产生必要的威慑作用。
——中国控烟协会副会长 廖文科
位于深圳东部的坪山区马峦街道,对控烟的“严”全国有名。
2018年6月,他们对违法向未成年学生售烟的万众百货开出了全国首张罚单,重罚3万!
2018年12月1日,深圳市控烟办和坪山区马峦街道党建理事会再接再厉,开始在这里创建“无烟街道”,打造“无烟深圳”样板,成为全市乃至全国首创。
其中一条做法,就是在学校周边创建“无烟道路”,由家长“化身”志愿者进行督导,禁止任何人在这条道路上吸烟。
2019年12月,他们又试点推出控烟“电子眼”,再开全国先河。
2019年12月12日,“马峦模式”将作为控烟的先进典型向国家卫健委汇报,并向全国控烟城市代表推广经验。
资料来源:深圳市控烟办、深圳市坪山区马峦街道党工委、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坪山监管局马峦所、深圳市公安局坪山分局马峦派出所
视频来源:广东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