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进入关怀版

首页 > 微资讯

“做医生,有时要心狠手辣!”豆瓣9.0,看得要窒息!

信息来源: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信息提供日期:2020-04-25 18:00 【字体: 视力保护色:

  

  急诊外科,一如既往地热闹非凡。

  待不住的神兽,常常会搞到自己头破血流。

  摔断腿、磕破头、见血见光老子就不怕。

  被爸妈送到医院,看到白大褂、大针头——

  秒怂。

  医生稍微碰一下,都会哭闹不止,痛得鸡叫。

  初出茅庐的蔡婉娜,最受不了这种。

  有一次,一个磕伤头的小孩在缝针时一直哭,陪同来的外婆因为内疚,也哭了,后来孩子妈也哭了。

  正在默默缝针的蔡婉娜,看到大家都在哭,自己也差点缝哭了。

  带教老师蒋熙攘听了后,一针见血地说:

  有时候做外科医生,必须得“心狠手辣”。

  对哭闹不止的小孩,他也是这么耿直地和家长说。

  “现在不是心慈手软的时候,想她以后留疤小,必须得心狠手辣。”

  然后,马上给家长示范怎么在孩子缝针时,好好“抓”稳。

  在传授经验的时候,他也自爆——

  有时候,对于六神无主的病人,自己还会“呵斥”一下。

  没有恶意,只是心急。

  还有一点点“私心”——

  这番话,一经节目播出后,就上了知乎热榜,引来104万热度。

  很多人都表示墙裂支持。

  或许对医生来说,“时间管理”就是一种策略:

  痛并不是他们主要考虑的事,怎么快速解决才是。

  但在现实中,却不是什么问题,都能快点解决的。

  比如说下面这位——

  

  这是个揪心的案例。

  一位35岁的妈妈得了胆囊炎。准备手术前,突然发现怀孕了。

  这让她既开心又害怕。

  开心,是因为自己备孕了两年,她终于怀上了二胎。

  害怕,是因为一治这病,可能就会影响到孩子。

  她想去医院找医生解决下这个问题。

  没想到,再次被老天玩弄了一把:

  原来,自己已经恶化到胰腺炎了。

  还是很严重的那种。

  她直接缩在了诊室角落,离得医生远远。

  仿佛不想听到这个消息。

  当医生说她应该还要做个CT时,她的表情更凝重了。

  因为CT有辐射,3个月内的胎儿很容易会有畸形。

  丈夫想了想,问能不能等3个月后再做。

  对时间异常敏感的医生,很惊讶地说:

  “还等?!3个月要不病好了,要不人没了!”

  明确提出孩子很难保住后,他转过头问妈妈:

  “你有没有思想准备?”

  妈妈第一反应——能不能大小都保?

  难,很难。

  看到这对夫妻纠结半天,医生也没催,反而让他们好好考虑。

  没想到,妈妈决定冒着自己和宝宝的生命危险,保守治疗。

  这也让蔡婉娜很惊讶——

  医生没流露出什么感情,只说要请肝胆外科的医生来会诊。

  嘱咐夫妻俩去办手续时,他又拿回了单子,在会诊单前面多写了个“急”字。

  一个小细节,流露出医生的用意。

  这一点,也渐渐被一些年轻医生学到了——

  

  这是一位年轻人,可惜患了精神分裂症。

  父母匆匆把他送到急诊,只因为他已经10天不吃不喝,也没拉过,尿道已经感染。

  医生给他打营养针、冲洗了膀胱,炎症慢慢缓解了。

  但父母还是一直找医生。

  因为他还是不吃不喝,干脆插胃管算了。

  当时高占良正值着班,听了情况后忍不住“泼冷水”:

  没错,很多医疗手段都能快速解决病人当下的问题。

  但有时候,这并不是对他们最好的办法。

  父母听了后觉得有道理,便再去劝儿子试试。

  牛高马大的老父亲,当众弓着腰、握着手,用脸蹭儿子的脸,凑近他耳边,好像在说什么。

  可儿子依旧虚弱地摇摇头。

  勉强喝了点牛奶和益力多,转身又吐了出来。

  老父亲拎着袋子里满满的呕吐物,扬在高占良面前,说:

  “我的心都要跳了。”

  也许做父母的就是这样,以为给孩子最好的,但却总会有各种问题冒出来。

  一直跟在高占良背后的林平娜,也于心不忍。

  虽然还年轻,但她也似乎感受到——

  父母心急又无奈的心情。

  她跑去问母亲,孩子平时都吃什么药控制精神病。

  得知药名后,她直接掏出手机,从“腾讯医典”APP上查看这药的信息。

  虽然知道心病还须心药医,但她还是想帮上些什么。

  在另一头,她的小伙伴也在一路摸索。

  在最艰难的时候,意外得到了别人的帮助。

  

  在口腔科规培的周芷伊,一直不是很“顺”。

  因为很多病人,都不愿意将自己的一口牙托付给年轻医生。

  看到节目播出后,堂哥终于看不下去了。

  第二天,带着老妈、弟弟组成个亲友后援会,组团来看牙。

  别人家的哥哥系列。

  第一个上的小弟弟,反应直让人笑喷。

  拔牙前一刻,紧张得东张西望,动来动去,生怕医生来。

  他完全忘了,她的姐姐周芷伊,也是一名牙医。

  钳子伸进他嘴巴时,条件反射地抓住周芷伊的手。

  后者只能屏住气,“温柔地”说不要乱动。

  老哥在旁边看着,无情地嘲笑着:

  “全身都在拒绝!”

  可轮到他拔牙的时候,自己也“怂”了,大呼紧张!

  周芷伊也很紧张,但同时又想证明自己。

  所幸的是,她顺利地给老哥拔了牙。

  围观的前辈忍不住说了一句:

  “厉害了,一点也不手软。”

  看完他们拔牙,突然觉得这对堂兄妹的感情真够铁。

  没想到,另一头的胸外科,也上演着类似的剧情。

  他们就是郭燕华和潘正龙,因为规培,他们渐渐成为了铁哥俩。

  作为师兄,郭燕华时不时会照顾下潘正龙,给他机会学习,失误时教他“上路”技巧。

  比如说在手术中,帮主刀医生扶胸腔镜。

  这活儿要像医生的眼睛一样,稳的同时,还要随时变化视野,考的就是扶镜手的注意力、应变力。

  可潘正龙刚上手,有时候还是会不小心“糊了眼”。

  然后现场的气氛就会很尴尬。

  这时候,郭燕华就会帮忙圆场。手把手地教潘正龙。

  年轻的师弟也逐渐有了信心,甚至在一场难度很大的手术中,主动提出让自己扶胸腔镜。

  吃饭时,郭燕华关切地问他:“镜子扶得咋样。”

  潘正龙低头说了句:“不咋样。”

  身边的主任王光锁看了他一眼,说了一句:还可以。

  听到这句肯定,潘正龙像个孩子一样笑了。

  也许,对年轻医生来说,能快点成长就是一件无比开心的事情。

  为了成为那样的人,他们都要化作深谙时间管理的大师。

  在有限的时间里,选择最有效率的一个方向。

  不停奔跑、闯关,直到筋疲力尽。

  没有分身术、没有捷径。

  但只要不停下来,未来就会充满各种可能。

  扫描下方二维码

  抢鲜看最新番《我的白大褂》

资料来源:深圳卫视《我的白大褂》节目组

附件下载

分享到:
--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