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职业病,它带来的不仅有身体上的痛苦
甚至还会影响人的一生
在深圳,就有勤劳工作的人
不幸中招
案例1
高薪喷漆工身体状况急转直下
喷漆工和用人单位都是受害者
36岁的小徐是个技术过硬、经验丰富的技术工人,从事喷漆工作十几年,被不同的公司高薪聘请,小日子过得很是不错。可是最近总是感觉工作力不从心,稍微疲劳就感冒发烧。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前不久通过职业健康体检发现,小徐的白细胞偏低,反复复查仍低于正常值并发出了疑似职业性慢性苯中毒告知卡。公司将小徐送入深圳市职业病防治院职业病科,通过系统的全身检查发现:
小徐内脏功能、各种病毒感染指标、风湿免疫指标等可能影响白细胞的检查都没有问题,唯独骨髓穿刺发现:骨髓增生活跃性。
随后
医生把关注的重点
放在了小徐的工作上
通过调查得知,小徐一直从事喷漆工作,长期接触开油水、橡胶油和各种油漆。公司使用这些化学原料,本该是环保无毒的,但专业机构对小徐使用的化学原料和车间空气进行检测后发现,其中含有大量的苯。
职业病诊断专家诊断小徐为
“职业性慢性轻度苯中毒”!
为什么公司使用化学原料环保无毒
这个苯中毒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原来,用人单位也是轻信了供应商原材料环保无毒的宣传,没有对其提供的各种化学原料进行成分分析,公司和小徐一样都成了苯中毒的受害者。
像小徐这样的情况并非个例
比如,我们今天的第二个案例
案例2
恼!工作中暑致瘫痪在家
没签合同让他索赔无门,该咋办?
小万是家中的顶梁柱,来深务工后一直从事电镀工作。
资料图(图文无关)
这一天,他正像往常一样上着班,却突然昏倒在岗位上,被紧急送至医院抢救。医院诊断的结果为“热射病、代谢中毒性脑病、休克和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等。
小万这一病就像
多米诺骨牌被推倒了一样
所有的问题都接踵而来
感觉要把人逼上了绝路。
01、小万没签劳动合同,一点保障都没有
没病不知道,一病吓一跳,小万万万没有想到一份合同有那么重要。由于没有与老板签订劳动合同,小万也就没有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等保障,因热射病等疾病入院抢救后,小万的生活马上陷入困难。
病情稳定后,老板谢某英找小万签订了一份《契结书》,老板一次性支付他23万元。
02、23万杯水车薪,小万没了健康也没了家
祸不单行的是,出院后小万一直瘫痪在家,失去了劳动能力。面对上有老人需要赡养,下有小孩需要照顾的现实,23万元赔付款对这个家庭来说显然是杯水车薪,最终妻子也选择了与其离婚。
03、老板躲起了猫猫,索赔基本无门
迫于生计,小万委托妹妹万某兰继续向老板追索赔偿。然而,老板跟万某兰玩起了猫捉老鼠的游戏。
04、没有签订劳动合同,职业病诊断面临各种法律困境
小万要找老板索赔,无论通过工伤认定还是通过法院起诉,都需要能证明自己患有法定职业病,即需要职业病诊断机构帮他诊断为职业性中暑。而职业病诊断的前置条件是必须确认小万和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
小万的妹妹向
深圳市某职业病诊断机构提出诊断
要求诊断小万患职业性中暑
该职业病诊断机构非常同情小万的遭遇,仔细了解整个案情的所有细节,希望能帮到这个家庭。经分析,该职业病诊断面临法律困境和诸多难题:
1.是否可以进行职业病诊断?根据职业病防治相关法律法规,职业病诊断需要明确用人单位,而谢某英为自然人;
2.如何确定谢某英与小万的劳动关系,据了解,劳动争议仲裁部门并不受理自然人之间的劳动争议纠纷;
3.在职业病诊断过程中,很有可能联系不上谢某英,如何推动职业病诊断、如何保证谢某英的权益?
万幸的是
前方维权之路困难重重
但这些人没有退缩
诊断机构立即组织专家进行了研究,查询全国是否有类似职业病诊断先例,研究如何利用现行法律规定破解难题,并广泛与属地部门协调沟通,联合作战。通过职业健康技术机构取得了事发当天的调查资料,确认谢某英作坊的管理人员曾在调查表上签名。监管部门向谢某英送达了职业病诊断相关通知书,并对谢某英作坊进行了调查,并确认了在调查表上签名的管理人员的身份。
通过上述缜密的调查,在证据链上确认了双方事实的劳动关系、工作场所有高热职业病危害、工作场所中暑的事实,结合其临床症状,最终诊断小万患职业性重症中暑(热射病)。
通过小万的故事,也提醒广大劳动者和用人单位
为了保护自己的权益、防范风险
须依法依规签订劳动合同
并为劳动者购买工伤保险
大家有没有发现
职业病这病,水真的好深
平时赚钱赚得挺欢的
对它也没太在意
但一旦找上门才知道
职业病真不是闹着玩的!
除了前面案例提到的
职业性苯中毒
职业性中暑
其实还有其他多种职业病
传统职业病尚未得到根本控制
新型工作相关疾病问题日益突出
深圳市职业病防治院专家介绍,深圳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苯、正己烷、三氯乙烯、噪声、手传振动、矽尘和电焊烟尘,其中
职业性噪声聋
含苯、正己烷等物质的
有机溶剂引起的职业中毒
职业性尘肺
是深圳相对多见的法定职业病
此外,三氯乙烯所致药疹样皮炎、职业性噪声聋和职业性手臂振动病危害亦较为严重。
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广泛应用,新的职业、工种和作业方式不断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更为多样、复杂。传统的职业病危害尚未得到根本控制,社会心理因素和不良工效学因素所致精神疾患和肌肉骨骼损伤等工作相关疾病问题又日益突出,导致职业人群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职业健康工作面临多重压力。
4月25日-5月1日是
第18个《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
今年的主题是“职业健康保护·我行动”
对于个人来说
除了在工作中认真做好防护
还要深入了解《职业病防治法》
这是每个“打工仔”的“护身符”
以下这些,作为在职场工作的你应该要知道
1.职业病有哪些?
现有法定职业病有10大类,132种。包括——
职业性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眼病、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职业性化学中毒、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职业性传染病、职业性肿瘤、和其他职业病。
2.得了职业病是不是就得“等死”?
目前,我国的法定职业病分为10大类,共计132种。其中大部分早期经过治疗都可以治愈或缓解。
比如各类重金属中毒、大部分的有机溶剂中毒,如果早期发现,及时就医处理,愈后都比较理想。
而部分职业病,例如尘肺病,虽然目前没有很好的治疗方案可以逆转肺纤维化过程,但经积极的处理及干预,患者的带病生存时间及生活质量都可以得到很好的保证。
3.怀疑自己得了职业病,咋办?
劳动者如果发现自己患有“疑似职业病”,可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劳动者本人户籍所在地或经常居住地有资质的职业病诊断机构要求进行职业病诊断。
4.得了职业病,怎么申请工伤?
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布的《工伤认定办法》规定——
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5.工伤认定,若用人单位不配合咋办?
《工伤认定办法》规定,如果用人单位未在规定的期限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受伤害职工或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按本办法第三条规定,向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6.认定工伤需要什么材料?
《工伤认定办法》规定,工伤认定申请应当
填写《工伤认定申请表》;
提交劳动合同文本复印件或其他建立劳动关系的有效证明;
医疗机构出具的受伤后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
7.认定工伤后,什么待遇?
职业病患者的待遇包括:
治疗工伤所需费用符合工伤保险目录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支出。
职工住院治疗工伤的伙食补助费、以及经医疗机构出具证明、报经办机构同意、工伤职工到统筹地区以外就医所需的交通、食宿费用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基金支付的具体标准由统筹地区人民政府规定。
工伤职工到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进行工伤康复的费用,符合规定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8.治疗期间还有工资吗?
根据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工伤医疗期实际应为停工留薪期。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
9.认定工伤后,单位拒绝支付医疗费用怎么办?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用人单位被依法吊销营业执照或撤销登记、备案的。
用人单位决绝支付全部或部分费用的。
依法经仲裁、诉讼后仍不能获得工伤保险待遇,法院出具中止执行文书的。
职工认为用人单位不支付的其他情形。
10.职业病应该去哪里治疗?
劳动者经确诊职业病后,应该尽快到有关部门进行工伤认定及“医疗终结”时间申请,然后凭《职业病诊断证明书》、《工伤认定书》、《医疗终结期申请书》,可到有关专业机构治疗。发生急危重症的情况,可先到医疗机构进行救治,再按医疗机构要求完善资料,以保证治理费用得到落实。
在深圳,患者可以到深圳市职业病防治院寻求治疗。
着力打造职业健康保护
“深圳模式”
今年2月,深圳市职业病防治院通过《深圳市职业健康保护行动工作方案》,希望通过该项目努力实现全职业人群、全周期的职业健康管理,打造职业健康保护“深圳模式”。
据介绍——
《深圳市职业健康保护行动工作方案》今年3月启动后,从4月起,深圳市职业病防治院将对选择的企业(行业)开展职业健康基本情况调查,针对性地开展职业健康保护行动;与政府部门联合创建支持下构建良好职业环境,配合职业健康保护“三进”活动,为企业、机构提供技术指导;完成3-4类人群“职业健康保护指南”初稿的编写并组织专家评审等。
该行动方案期望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到2030年,职业人群健康行为方式基本普及,职业人群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意识与能力显著提升,重点关注职业人群工作相关疾病平均发病年龄较2020年延迟3年以上。
劳动者,是实践“中国梦”的社会和经济主体
让你我共同守护,职业健康
内容来源:“深圳大件事”微信公众号 深圳市职业病防治院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