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进入关怀版

首页 > 微资讯

被疫情“逼”到当店长、校长!这14个社康医生解锁新技能,看完跪!

信息来源: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信息提供日期:2020-05-18 17:35 【字体: 视力保护色:

  这两天#幼儿园转行卖烧烤#事件

  刷屏朋友圈

95.gif

  很多人都感叹,这年头想“混口饭吃”不怕熬,不怕借,就怕有人玩跨界

  其实,我们的社康医生们又何尝不是.......

  一场疫情

  “逼”得他们摇身一变

  愣是成为了

  社区健康服务站的“站长”

  隔离酒店的“店长”

  学校里的健康“校长”

  .....

96.gif

  恍惚中

  仿佛还听到他们在说:”办法总比困难多,做就是了“

69.png

70.jpg

71.jpg

  我解锁的“新技能”,是疫情期间,让福田区香蜜湖街道,拿了3个“0鸡蛋”——

  0社区感染、0医护人员感染、0死亡。

  连中国—世界卫生组织新冠肺炎联合专家考察组来考察,都给我们点赞!

  这都得多得一个方法——“ACT”防控模式。

  A—— Administration,是指社区党委,通过他们,让病毒源头“切得断”;

  C——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指社康中心;

  T——Trinity Mechanism,指包括社区工作者、社康医务人员、社区民警在内的“三人小组”。

72.jpg

  我作为社康中心主任,承担的就是“C”的作用。

  当时是怎么做的?

  首先,我们第一时间设立了预检分诊台,发现发热病人和疑似患者后,可以及时做好隔离和转诊。

  除此之外,我们也继续做好家庭医生服务,送医送药、线上咨询、视频指导等。

  一句话,什么活都干。直到现在,我们还在奋斗ing。

  只要听到辖区居民一句:

  “孙医生,您上哪去?”

  我就觉得很开心,因为这句简单问候的背后,是对我工作的认可,这让我觉得很亲切,我们更像是朋友,而不是医患。

73.jpg

74.jpg

  我“解锁”的新技能,是一发现癌症的蛛丝马迹,就立马重拳出击!

  2018年10月起,罗湖医院集团就自费,为社区65岁以上签约家庭医生的户籍长者,在年度户籍老人体检中增加了一个专门筛查肺癌的项目——低剂量螺旋CT。

  而我则负责给4个辖区里、符合条件的老人做这个检查。结果发现了好几例肺部有结节,甚至是早期肺癌的。

  杨阿姨是其中一个,她被筛查出肺部肿瘤。

75.png

图片来源:腾讯医典

  记得她平时身体特别好,性格也很开朗,如果不是这个筛查,她根本不知道自己肺部长了肿瘤。

  CT筛查出来后,她很及时地去做了手术。手术医生说,如果再晚一点来,可能就会由临界变成恶性。杨阿姨特别感激我们,觉得我们救了她一命。

  现在,我还在负责杨阿姨的术后随访,得知她和爱人已退休,因手术费用支出大,经济目前比较困难。我向上级申请,免费给杨阿姨做术后的复查。在疫情期间,我们也还在联系,为她送去口罩,告诉她如何做好防护。她和家人一直和我保持着很好的关系。

  我觉得在社康做一名全科医生很有价值,因为真的可以帮到身边的居民!

76.jpg

77.jpg

  我“解锁”的新技能,在给人看病的同时,最快拉响防疫警报。

  今年1月,我在社康出诊时,遇到一名女患者,自称腰背部肌肉酸痛、乏力。

  给她量体温,发现38.5度,高烧。考虑到当时是流感高发季节,我就给了她一个口罩,并亲自教她怎么戴。

  后来,在询问病史时,我得知她跟武汉返深的家人接触过。当时,我马上提高了警惕,并叮嘱她要去上级医院看病,告诉医生自己有武汉接触史。

  同时,我也填报了传染病报告卡,告诉了深圳市中医院预防保健科医生,让他们及时追踪。他们了解情况后,也立即上报医院和福田区疾控中心。

  后来,我才知道,这名患者和她的家人,是广东省第一例新冠肺炎患者,全省第一个“人传人”病例,全省第一个儿童病例,全省第一期家庭聚集性病例。

  因为有接触史,我也被隔离了。当时老婆怀孕六个月,非常担心我。说实话,去做核酸检测时,我也挺紧张的,还好结果是阴性。

  还有几天,我就要当爸爸了。这次疫情,我抽到了一个上上签,我对孩子没什么别的期望,只希望他平安健康。

78.jpg

79.jpg

  我“解锁”的新技能,是让大家的健康问题,在家庭医生那里都能“一呼”百应。

  这得追溯到疫情最严重的时候,那时大家都有点恐慌、焦虑,有病不敢去医院,生怕被传染。

  我知道这个情况后,第一时间启动了深圳市家庭医生呼叫平台,让市民可以打电话咨询健康、疫情等问题。两个多月的时间,我们服务了12万人次。

80.jpg

  曾经有一准妈妈打来问:“我现在怀孕18周了,预约明天做唐氏筛查,现在是疫情期间,不想去做这项检查了,是否可以?”

  我们告诉她,唐氏筛查的目的是筛查胎儿是否有21三体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和开放性神经管畸形等先天畸形的,为了宝宝的健康,这项检查一定要做的。

  重点是做好防护,去医院还是很安全的。

  她听完我们的解释,欣然同意去医院检查。

  还有很多老年人,他们腿脚不便,如果在社康之间奔波,非常耗时。但家庭医生呼叫平台,可以解决这个烦恼——

  它能同时连线不同社康,让医生和居民在线上联系,一次解决所有问题,省去来回奔波的辛苦。

81.jpg

82.jpg

  我“解锁”的新技能,是“跑腿代购”,也要把药送到手。

  记得在2月初,疫情最严重的时候,辖区隔离酒店有个70多岁的老大爷,因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急需外出买药。

  但根据规定,他不能外出。我知道后,答应帮他解决这个难题。

  忙活了一天后,我来到大爷指定的药店,可惜药店没有开门。

  药单上,还有几种比较稀缺的中成药,为了买到它们,我跑了大半个新安街道的药店。

  终于,晚上8点,把所有药交到了大爷手中。

  虽然还没吃晚饭,但看到大爷拿到药的开心模样,我心里很高兴。

  我还加入了很多社区居民的社区群。明显感觉到,我们在居民心中的位置提高不少。很多签约家庭医生居民,现在都愿意第一时间来社康看病,不去大医院挤了。

  这也让我前所未有地感受到,我们是离居民最近的守护人。全科医生的优势在疫情中得到了凸显,是专科医生替代不了的。

83.jpg

84.jpg

  我“解锁”的新技能,是在社康工作,也能忙得在大医院一样。

  毫不夸张,有时一天我要看100个号。

  2年前,68岁的叶阿婆就开始找我看病,她早上6点钟来社康排队,但没想到4点就有人来。

  后来竞争越来越激烈,有人凌晨1点就过来排队了。

  这让我更坚定了当初来基层当医生的决心——基层医疗薄弱,希望在那里帮助更多的人。

  工作几年,也遇到过不少让我印象深刻的患者。

  有一次,我给一个患者把脉,我感觉他肝有问题,虽然他说从来没觉得肝不舒服,但我还是强烈建议他去上级医院检查。

  后来,他真的查出是肝硬化。因为这事,他还很感激我,让他尽早发现治疗。

  还有一次,我给一位患者把脉,发现他胃有问题,就建议他去做个胃镜。

  结果,胃镜查出是早期胃癌,他的手术医生说,从来没有做过这么早期的胃癌。这位患者做完手术后,恢复很好,还回来特别感谢我。

  就是这些患者,让我感受到做全科医生的成就感。更让我觉得,全科医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们可以让很多病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85.jpg

86.jpg

  我“解锁”的新技能,是医人更医心。

  在社康做久了,慢慢也和患者成了朋友,他们有需求,我们在能帮助的范围内尽量解决,这是我最大的成就感所在。

  疫情期间,我曾经接到居家隔离人员杨小姐的求助。

  因为工作原因,她要从疫区返深。之前已经在疫区隔离7天,自驾回来后,被告知又要重新隔离14天。

  没想到,她居家隔离几天,皮肤开始发红、发痒,情绪很低落。

  我得知情况后,去上门给她看诊。

  看到她的情绪波动,我决定先跟她谈谈心。和她解释为什么要重新隔离的同时,我也找到了她皮肤发痒的症结所在。之后,我一直在微信群里,持续跟进治疗情况,陪她度过了“漫长”的隔离期。

  其实,面对患者各种现实情况,作为医生,除了治病外,我们能做的也经常是宽慰。

87.jpg

  我“解锁”的新技能,是面对各种高能预警,一点不慌!

  举个例子吧!

  有一次,我帮一位痔疮发作患者做肛检。

  这个过程中,这位患者突然情不自禁拉出了点耙耙出来。

  他很愧疚地和我说:

  “医生,不好意思,我忍不住。”

  我说没关系,然后淡定地继续操作。

  做完后,我回到办公室准备吃饭,闻到饭香,高兴地问护士姐姐:

  “姐姐,帮我在饭堂买了什么菜呀?”

  “陈医生,好吃的汤粉哈。”

  我满脸期待地打开饭盒,粉上面铺满了卤肉末,脑袋立马响起了刚刚那位患者的话:

  “医生,不好意思,我忍不住…”

  在北大深圳医院规培三年后,我来到社康做全科医生。那三年学到的临床经验,让我在社康可以放开拳脚。

  像痔疮患者这种“有趣”的小故事,做医生经常遇到,但我总能“苦中作乐”。不怕脏不怕累,是成为一个医生的标配。只不过,以后处理完痔疮患者,不再吃卤肉粉了。

88.jpg

  我“解锁”的新技能,是做宝妈背后的“智囊团”。

  有一天,凌晨一点多,我接到个妈妈的求救:

  “王医生,我宝宝刚从床上摔下去了,摔倒了后脑勺,怎么办?”

  原来,慌忙之中,这位宝妈不知道找谁,只好拨通了我的电话。

  帮她解决问题后,一看手机,没想到一个小时过去了。

  疫情期间,我还通过“家庭医生微信群”,为妈妈们解答一系列问题。只要稍有空闲,哪怕是半夜醒来,看到群里妈妈的提问,我都会回答、安抚她们。

  有时候,我会想起为什么自己在社康会做起儿保医生。说起来也是阴差阳错——

  领导一眼看出我是孩子他妈,肯定适合干儿保。于是,我就光荣地“入坑”了。

  虽然是意外,但只要听到居民的肯定,我的成就感就会蹭蹭上涨。

89.jpg

  我“解锁”的新技能,是让家里的熊孩子,一秒变“乖兔子”。

  就在前两天,有个居民带着15月龄的孩子来社康,说要打13价肺炎。

  可她走了很多社康都说孩子超龄,所以没打成。看着她抱着孩子心急如焚,我就出马了。

  和她聊过后才知道,其实孩子还差一天才满16个月,按照接种规定,只要还是15月龄就能接种。

  听到我肯定的答复,妈妈特别感激,当天,孩子终于打到了疫苗。

  从事这个工作25年,“认真对待每一位接种儿童,一个都不能少”成为了我的工作准则。

  也让我舍不得离开社康这个工作岗位。

  今年我65岁了,总觉得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做完。这些年,我跟居民们建立了特别深厚的感情,我觉得他们需要我,我也离不开他们了。

90.jpg

  我“解锁”的新技能,是完成了治“专病”到治“全人”的蜕变。

  2019年,我由一名内分泌专科医师,变成一名全科医师。

  我在医院工作时,经常看到很多人的慢性病,发展到很严重的并发症。我常想,如果能把端口前移,可以帮助他们延缓慢病的发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后来,我去社康做了全科医生,就一直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曾经有一位糖尿病患者杨阿姨,她多次在各大医院住院治疗,但总是在出院后,自行改变用药方案,导致血糖控制差,存在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再发风险。

  我通过杨阿姨的家庭医生,及时联系到她,和她说了她用药问题和风险。

  杨阿姨一开始并不认同我的建议,但我也没放弃,一次不行,就两次...

  最后,她被我的坚持打动,愿意配合调整治疗和接受规范管理。

  后来,她的病情控制得很好,每次来社康都会找我聊天。

  作为一名内分泌科医生,来到社康后,我感觉自己的专业发挥空间更大了。

91.jpg

  我“解锁”的新技能,是帮人将健康“送上门”。

  这是因为我工作的地方偏远,基础设施不发达,看病难、康复难、保健难,一直是困扰当地居民的“老大难”。

  2018年,兴围社区成立了全市首个社区全民健康委员会,设立“健康兴围”项目,设立了健康俱乐部,家庭医生健康居家上门、急救知识大家学等。

  老何,我的上门服务的对象,是社区里的老“五保户”,已患有严重脊柱侧弯20多年,但由于行动不便,从未去医院看过病。

  去年开始,我先把他接到社康免费体检,发现他有严重脂肪肝后,又让他加入社区慢病健康俱乐部,督促他吃药,指导他日常饮食。现在他的治疗效果非常好。

  这些年,我和其他同事,上门服务了35名80岁以上的老人,每周至少去2次家庭病床患者家中,社区居民都给我们点赞。

92.jpg

  我“解锁”的新技能,是让每家每户的“神兽”安全归山。

  为了保障学生顺利返校, 4月份起,我就兼职龙华区第二实验学校和创新实验学校卫生健康副校长。

  开学前,我来到学校,不断完善学校防疫工作的细节,指导学校落实疫情防控工作部署,参与应急预案的制定,设置学生进教室前4道测量关卡......同时,我还参与培训了老师、学生和家长防疫知识。

  开学后,我每天7点前都会将学校所有路径考察一圈,发现不足及时改正,并查看学校的防疫工作台账,督促对体温异常的学生、教职工做好追踪记录,确保学生顺利复学。

  当初,我选择学医是因为妈妈得了癌症,我想正是因为这份爱与责任的延伸,让我一路坚持了下来。

  后来,我选择了做全科医生,连家人都不理解。“不就是配药的吗?” 但其实,我们能做的工作有很多,这次疫情就是一个证明。

93.jpg

  我“解锁”的新技能,是守在家庭病床边,让死神“滚蛋”。

  在社康工作,我感受最深的是,居民跟医生的关系很紧密,彼此都十分信任对方。

  初来乍到,走在村道上,连扫地的阿姨见到我都会叫一句“李医生”。

  蔡伯是我的家庭病床服务对象,平时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

  有一天早上,我在出全科门诊,突然接到蔡伯家人的电话,说他突然感觉全身乏力、头晕、气促、眼前黑朦,状态很不好,想让我过去看看。

  我背着出诊箱急匆匆去他家。到了后,我给蔡伯做了体格检查,发现他心音很弱,心律不齐,心率很慢。

  于是,我一边安抚,一边叫家属打120,并联系上级医院开通绿色通道,陪他们一起去了医院。

  随后,蔡伯被诊断为:III度房室传导阻滞伴合并阿斯综合征。

  如果当时没有及时救治,蔡伯将会很危险。

  至今,蔡伯都说他的命是我捡回来的,而我觉得自己只是做了一个全科医生该做的事情。

  一转眼,我做全科医生已经5年。

  作为深圳早期接受规范化培训的全科医生,我用所学的全科诊疗思维,给居民带来个性化、专业化的服务,赢得他们的信任。作为社康主任,我想让更多人享受到这样的服务。

94.jpg

资料来源:深圳卫健委体改和基层处

拍摄场地:港大深圳医院华为荔枝苑社康中心

附件下载

分享到:
--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