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进入关怀版

首页 > 微资讯

导航已开,现在出发!深圳医疗卫生的先行示范“路线图”

信息来源: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信息提供日期:2020-12-15 10:43 【字体: 视力保护色:

  1979年4月,邓小平同志在南海边划了一个圈

  第二年,深圳经济特区正式成立

  40年间,珠江口的南海之滨成了魔术师的舞台

34.gif

  一座落后的边陲小镇迅速崛起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大都市,经济总量跃居亚洲城市第五位,向全世界唱响了“春天的故事”。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四十周年庆祝大会,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35.jpg

36.gif

  在民生领域,习近平指出,“40年来,深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教育、医疗、住房等实现翻天覆地的变化”。

  接下来,深圳的卫生健康领域如何再接再厉,续写春天的故事?

  2020年12月4日,深圳市卫健委主任罗乐宣接受了深圳特区报、深圳卫视、南方日报的采访,畅谈“十四五”的改革发展路线图。

37.jpg

  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过去的五年,是深圳卫生健康事业转型发展、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时期,可以用三个关键词来概括。

38.jpg

  通过不断完善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服务、医疗保障和药品供应保障“四大体系”,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基本建成了分级诊疗、现代医院管理、全民医保、药品供应保障、综合监管等5项基本医疗卫生制度,逐步形成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卫生健康服务新体系。在城市医联体建设、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药品集团化采购、行业综合监管等方面探索出了“深圳经验”。

39.jpg

(资料图)

40.jpg

  通过实施医疗卫生“三名工程”,深圳引进了香港大学、北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中山大学、南方医科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等一批名校名院来深办医办院,引进了245个海内外高水平医学团队来深开展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

  支持深圳大学、中山大学、南方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开办医学院,完善附属医院体系,推进医教研协同发展。国家感染性疾病(结核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深圳)、国家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深圳)等一批国家级重大平台在深圳布局。

  率先取消医疗机构设置审批环节,取消医疗机构数量和选址距离限制,对社会办医疗机构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提供财政补助,出台政策支持社会办三级医院创甲提质、促进民营社康中心发展。

41.gif

42.jpg

  以“罗湖医改”模式为起点,在全市规划建设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以市属医院为主体,组建区域医疗中心,努力实现“建高地”;推动区属医疗卫生机构集团化运作,组建基层医疗集团,当好居民健康“守门人”,努力实现“强基层”。这个体系的核心是“公平、可及、便捷、经济”,在此基础上,实现医疗资源配置和利用的优质、高效。

43.gif

  值得注意的是,在改革发展中,深圳坚持法治引领,充分发挥经济特区立法优势,推进卫生健康依法治理。

  今年8月,深圳出台新冠肺炎疫情后的地方应急条例《深圳经济特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10月,又出台国内首部地方性健康法规《深圳经济特区健康条例》,这些法规一方面固化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好经验、好做法,另一方面,也为深化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44.jpg

  2009年全国启动“新医改”以来,深圳的卫生健康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一组数字可以看出市民实实在在获得的实惠。

  01、看病更方便

  在医疗资源方面,“十三五”期间深圳大幅“扩容”——

  医疗机构床位数增加2.5万张

  执业医师增加1.27万人

  全市千人病床数从3.4张提高至4.2张

  千人执业医师数从2.6名提高至3.1名

  基本实现每个区至少配置1家区域医疗中心、1家基层医疗集团,每个社区配置1家社康机构,形成“15分钟健康服务圈”,基本满足2000万人口的卫生服务需求。

45.gif

  更值得欣喜的是,基层的诊疗量占比达到79.4%,其中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率达68.5%,这意味着市民在家门口就能找到自己的“健康守门人”。

  02、大病能搞掂

  在医疗水平方面,深圳通过实施医疗卫生“三名工程”,引进了香港大学、北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中山大学、南方医科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等一批名校名院来深办医办院。2019年市域住院率达到98.1%。

  此外,还有9万多名外地病人来深圳看病,比如肿瘤医院,市外病人占比就达40%,“大病不出深圳”已经成为现实。

46.jpg

  03、看病更实惠

  在医疗费用控制方面,深圳通过加大财政投入、调整医疗服务价格、降低药品采购价格、提高医保支付水平等综合改革,使就医负担得到有效减轻。目前,市民个人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降到14.42%。

47.gif

  04、居民更健康

  通过改革,2009-2019年,深圳市居民期望寿命从77.68岁提高到81.54岁,在13项“健康中国2030”规划目标,深圳已经提前完成10项。

48.jpg

(资料图)

49.jpg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深圳市卫健委将仅仅抓住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和综合改革试点的重大历史机遇,围绕实现“病有良医”的目标,按照“13610”的总体工作思路,高水平高质量规划谋划好“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卫生健康事业创新发展新高地,率先树立卫生健康领域民生幸福标杆,在健康中国建设方面先行示范。

50.gif

51.jpg

  打造健康中国“深圳样板”

52.jpg

  构建国际一流的整合型优质医疗服务体系

  打造全球一流的健康城市

  建设一流的中医药传承创新城市

53.jpg

54.jpg

  健康守门人制度

  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公共卫生高质量发展

  卫生健康科技创新

  智慧健康服务

  国际卫生合作

55.jpg

  健康城市建设

  居民健康管理制度建设

  高水平医院建设

  公立医院综合改革

  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

  中医药传承创新

  智慧医院建设

  智能卫生健康综合监管体系建设

  全新机制医学科学院

  跨境医疗服务衔接

56.gif

港大深圳医院

已成为医疗服务跨境衔接“试验田”

  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提出,“探索完善医疗服务跨境衔接,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医学人才培养、医院评审认证标准体系”。

  对此,罗乐宣表示,深圳卫健委已全面推进落实这项改革试点:

  我们其实已经有一个基础了,我们非常鼓励港澳独资合资合作的医疗机构来深圳办医,目前已经有13家港资独资和合作的医疗机构,在深圳设立了医疗机构和名医诊疗中心,已有96名港籍、6名澳籍医师在深长期执业。

57.gif

  多年来,我们一直积极探索完善医疗服务跨境衔接机制,促进资源要素流动,规则对接,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就是一片“试验田”。运营8年来,港大深圳医院通过“三甲”评审和国际认证。今年11月,香港特区政府公布了“香港医管局在粤患者复诊治疗服务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支援计划”,港大深圳医院正全力配合,为粤港澳大湾区的3.8万名香港居民提供便捷的医疗服务。

  在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医学人才培养方面,深圳去年还建立了“深港医学专科培训中心”,探索符合国情的同时也获得国际认可的专科医生培训及考核制度,未来争取打通内地与国际的人才认证体系。

58.jpg

  2020年,我们度过了或许是有史以来最“寒冷”的春节,武汉封城,全国人民也被新冠病毒“冻”住了手脚。

  面对风险、规模未知的疫情,深圳第一时间预警、第一时间部署、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1月8日,社康机构及时发现了首例疑似病人,率先在全国拉响疫情传播的预警信号,成为全国首个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报告可疑病人的城市。

  在深圳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医疗卫生系统发挥了先锋队和主力军作用,仅用28天即实现本地感染病例零新增,67天即实现境内确诊病例清零,保持了社区传播零报告、院感事件零发生、特殊场所零感染。

59.jpg

  在基层社区防控、疫情信息公开、严防境外疫情输入传播等方面,形成了“深圳经验”,得到世卫组织考察团、国家卫生健康委的充分肯定和认可。

  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之后,深圳第一时间总结经验和教训,将好的做法通过法律固化下来,于2020年8月出台全国第一部地方性公共卫生“应急条例”——《深圳经济特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全面加强疫情监测、预警、防控、救治和保障能力,全力保障城市公共卫生安全。

  罗乐宣表示,我们将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慎终如始抓好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坚持“外严防输入、内严防扩散”的总体防控策略,落实“四早”要求,建立疫情监测多点触发预警机制,完善分级分层分流的传染病救治网络,全面提升核酸检测、流行病学调查、医疗救治、隔离医学观察、物资储备等应急战备能力,全面优化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等防控救治机制,织牢织密常态化疫情防控网。

信息来源:深圳市卫健委、深圳卫视、深圳特区报、南方日报

附件下载

分享到:
--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