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这座城市,你的身边总有贵人!
远的不说,就在12月14日这一天,深圳的龙岗区和福田区有2人因心跳骤停先后倒地,如果10分钟内没人出手,必定没命!
幸运的是,一群“贵人”及时出现,把2人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要知道,这救的可不止是2个人,而是背后的两个家庭!
12月13日晚,39岁的涂先生的颈椎病又犯了,他喝了二两酒,昏昏沉沉睡去。最近他老感觉胸口和胃经常阵阵发疼,打算找时间上医院看看。
没想到,死神抢先了一步来敲门。
12月14日早点8点多,涂先生送完小孩上学,匆匆赶到上班地点——深圳龙岗区的坂田创汇国际中心。
刚到楼下,忽然眼前模糊一片。他慢慢地挪到路边的花坛,想歇一会。刚靠近花坛,就一头栽倒,失去了知觉。
这时候,贵人陆续出现了。
第1个贵人,赶着上班的陈女士。
陈女士目睹了他倒下的过程,走过去呼叫发现他毫无反应,立即向周围呼救,并拿出手机拨打120。
第2个贵人,写字楼保安员小林。
小林见状赶紧跑过来,将趴在花坛边上的涂先生扶到地面上,并立即向上级汇报。
第3个贵人,学过急救的武文。
此时,武文(化名)正好上班路过,“我学过急救的,让我试试!”
一年前的2019年11月,他参加了心肺复苏的急救培训,还拿到了AHA(美国心脏协会)急救证书。
武文仔细查看倒地者的情况——脸色发紫,人处于濒死的状态,呼唤没有回应。
“1001、1002、1003……”武文一边数,一边摸他的脉搏,但没有摸到任何跳动,随即按照课上学到的步骤就为涂先生做心肺复苏——一边按压胸口,一边人工呼吸。
第4个贵人,“救命神器”AED。
几个心肺复苏循环后,写字楼的工作人员捧着刚安装了一个月的AED火速赶来。
武文二话不说,将电极贴到涂先生身上,并按照AED的语音提示开始电击除颤。两次电击后,涂先生终于有点反应。
武文继续按压和人工呼吸,持续了6、7分钟后,他的手臂已经完全没有力气。小林马上“接棒”,继续按压。
第5个贵人,急救导师成先生。
正在坂田创汇国际中心7楼办公的成先生接到部门秘书的电话,“楼下有人晕倒了。”1分钟后,他小跑赶到事发现场。
“我学过急救,我来吧!”成先生不仅学过急救,还是急救培训的导师。他接力开始按压涂先生的胸口,武文则在一旁进行人工呼吸,两人互相配合。
时间一秒一秒地过去,涂先生的喘息回来了,呼吸声也粗了,胸廓有了起伏。
120救护车也抵达现场,随即将他送到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抢救,医生诊断为心肌梗死,并进行紧急心脏支架手术。
经医院CCU继续治疗,12月20日,涂先生已经康复出院。
涂先生身体恢复良好
有人打120,有人做心肺复苏,有人搬来AED,这次几名“路人甲”联手上演的急救,也堪称是一次完美的配合!
圈内知名公众号“急救科普人”如此点评:
有判断、有配合、有轮替、有秩序,AED在深圳又救一人!
深圳,AED普及的典范,急救普及的典范!“人人会急救,处处有AED”在深圳已经初步形成!
救人现场使用的AED
同一天下午15时45分,深圳福田区华强南的京基御景华城幼儿园门口,60岁的老钟正等着接孩子放学,忽然毫无征兆地栽倒在地。
一旁的家人迅速拨打120,并跑到距离幼儿园100米左右的赤尾社康中心求救。
15时47分,赤尾社康医生郭艳玲抱着AED火速赶到,轻声呼唤老钟,可他没有半点反应,“呼吸也停了!”郭医生随即检查脉搏,发现颈动脉没有搏动,心跳也停止了。
她马上进行胸外按压,又打开AED,按提示进行除颤电击,并在两次点击的间隙继续做胸外按压。
15时50分,一路之隔的深圳市中医院派120救护车赶到,120急救人员继续对老钟进行心肺复苏,并用AED除颤一次,此时,他终于有了生命迹象,恢复呼吸心跳。
来源:腾讯医典
15时54分,救护车将他送到深圳市中医院急诊科及时抢救。
医院抢救现场
经过5天的救治,老钟已经拨出气管插管,人也清醒了,可以和医生正常交流。目前,他已从ICU转到心血管病科,各项生命体征已经稳定,饮食正常。
他心跳骤停的原因,还有待追查。
现场抢救的社康医生杨余斌、郭艳玲
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统计,我国每年心源性猝死者高达55万,居全球之首,但目前我国心脏骤停的抢救成功率却不到1%。
突发心跳骤停造成猝死的悲剧在各地屡屡上演,但近年来,这种情况在深圳往往迎来“接力救人”的欢喜结局。
有网友说,当你碰到急救只会掐人中的时候,深圳已经是“人人学急救,处处AED”。
据深圳市急救中心统计,2020年以来,全市已经有10人心跳鄹停倒地后被第一目击人或AED救回。
对心跳骤停的人来说,每延迟急救1分钟,成功率就下降10%,心脏停跳10分钟后,抢救的成功率几乎为0。如果在4分钟内进行心肺复苏,大约有50%的抢救成功率,这被称为“黄金4分钟”。
但是,光靠徒手心肺复苏(按压胸口+人工呼吸),远远不够。如果使用AED配合进行电击除颤,成功率高达90%。
来源:第一现场视频截图
AED全称为“自动体外除颤仪”,它可以提供高能量电流,帮助心跳骤停的病人消除心脏的不规律颤动,恢复正常心律,被称为“急救神器”。
更给力的是,AED就像“傻瓜机”一样,方便携带,操作简单,全程有语音提示,它咋说,你就咋做,哪怕是新手小白,也一看就懂。
在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AED往往像消防灭火器一样遍布公共场所。
在中国,深圳是最早开始大规模配置AED的城市之一。
2017年,深圳启动公众场所配备AED计划。截至2020年8月底,深圳市政府已分三期采购了3500台AED并安装完毕。
深圳的机场、地铁站、高校、体育馆、寄宿制高中、会展中心、社康中心等公共场所都可以看到AED的“身影”。
未来5~10年内,深圳还会继续“加码”,力争达到“每10万人口配备100台AED”的国际建议标准。
此外,在区一级,深圳龙岗区政府今年也开始出资额外配备1000台AED。截至12月13日,已经安装了759台,其中坂田创汇国际中心的AED刚装上1个月,就发挥了神效。
怎么找到最近的AED?
打开微信-我-钱包-城市服务,选择所在城市,选择【看病就医】-【急救服务】-【AED导航】。
“神器”固然重要,但背后的人更重要。
见到别人倒下了,你懂不懂怎么做?敢不敢去救?
在安装AED的同时,大规模的急救培训也在深圳全市铺开。
在政府层面,2020年,深圳市财政用于公益急救培训的专款从去年的300万元增至600万元,培训名额大幅增加到史上最多的25000人!
今年7月-10月,深圳市急救中心、深圳市卫健能教中心受委托联合举办了初级救护员培训,完全免费,面向年满18周岁的市民。
课程内容包括——
现场急救流程、心肺复苏、AED使用、外伤包扎、异物卡喉急救技术等。
考核合格的学员,获发《初级救护员证》。
如果你也有兴趣,可关注“深圳急救”公众号,等他们接下来发布最新的培训通知。
上班途中心跳骤停的涂先生也为我们敲响了另一个警钟:心梗。
在寒冷地区,气温每降低1℃时,心梗风险就会增加2%。
这就能解释,为什么平时活蹦乱跳的一个人,突然就心梗了。
寒冷的秋冬季节是心梗高发期,如果感觉到心绞痛或心前区胸骨后疼痛,且程度逐渐加剧、范围加大,并伴有强烈压迫感、胸闷、出冷汗、恶心呕吐等情况时,很大几率会出现心梗,需立即呼叫120及时就医。
——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
陈海波
心梗出现前的8个信号
来源:腾讯医典
1. 四个地方的疼痛
经常出现胸痛,要警惕心梗。很多人以为胸痛是胸口痛,事实上,胸痛是指颈部以下,肚脐以上的疼痛,还包括了后背疼痛,向肩膀锁骨放射疼痛。
2. 头晕脑胀
头晕脑胀可能是心脏功能受损引起。因为体内供血不足,导致脑部出现缺氧缺血,人便会感到头晕脑胀。
3. 左上肢无力
左上肢无力,经常使不上力气,并伴有酸麻胀痛的感觉,活动按摩没有任何效果,那可能是心肌缺血。
4. 双耳突然下降
出现听力下降,双耳嗡嗡响,或者双耳听不见了,很有可能是心脏的冠脉堵塞。
5. 左腿酸麻胀疼
左腿酸胀除了和长期久坐或者久站引起的末梢血液循环不良有关,还有可能是心肌缺血,同时还伴随着心悸、胸闷、身体乏力等现象。
6. 嘴唇发紫
嘴唇上分布着大量的毛细血管,一旦血液循环不顺畅或者有心脏问题,都会出现发紫等现象。
7. 牙痛
有心脏病家族史、肥胖、三高等的高危人群出现牙痛,首先要排除心肌缺血的问题,尤其是牙痛的部位在口腔科查过多次都没问题的,都要重新检查下心脏。
8. 眼睛突然睁不开
虽然目前无法考证心脏缺血和眼睛之间的关系,但如果眼睛突然看不清了,甚至睁不开了,也要关注一下心脏。
信息来源:深圳市龙岗区卫健局、深圳市急救中心
部分内容采写:深圳商报首席记者 郑健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