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进入关怀版

首页 > 微资讯

深圳有多少老爸,想把女儿嫁给家庭医生?

信息来源: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信息提供日期:2021-05-20 15:46 【字体: 视力保护色:

  在深圳,有4378名家庭医生扎根在我们每个人的家门口。

  从抗击新冠,到每天出诊看病,他们都在那里,不离不弃。

24.jpg

  当所有人都关心他们飞得高不高,飞得远不远时,

  我,这位熟悉又陌生的街坊,只想关心他们累不累,按时喝茶休息了没——

25.png

  说起社康中心,总得有个办公场地。

  但在大鹏新区,却有一个会“跑”的社康,它有个好听的名字,叫“海豚车”。

26.jpg

27.jpg

  南澳片区地广人稀,作为深圳唯一的流动社康,他们每天都开着装满药物和仪器的“海豚车”,深入到42个偏僻自然村,最远的有20公里路程。

  “记得有一次,一名出海的渔民因为血压高,在船上头晕,打电话给我们求救。

  接到电话后,我们社康主任就带着医护人员赶到杨梅坑,找了一个熟悉的老乡,坐着快艇去出诊。”家庭医生杨雯芳说。

  在她看来,想在南澳做家庭医生,首先就得把自己变成活地图。

  有一次,一名渔民作业时不小心摔伤,腿上划开了一个8厘米的伤口,他们接到求救后,通过定位找到了人,最后用担架把人抬到“海豚车”上进一步检查。

  但有时候,“海豚车”也会忙不过来。

  他们只能带上电脑、药品、移动网卡、扫码枪等,拖着小推车,去社区里出诊。

28.jpg

29.png

  “有时患者不理解,把我们当骗子。”龙华区中心医院观澜街道区域社康的医生李元君说。

  为啥?

  这是因为社康周边,流动人口多,收入也不高,很多人发现身体有问题,“钱”往往就成了看病的拦路虎。

  不久前,李元君就遇到了这样一位大爷——65岁,姓张,在周围一家物业公司做保洁。

  有一天,他右边胸口被自行车把手撞得淤青,便想去社康开一瓶活络油。

  当时,李元君给张大爷测了下血压,发现指标有问题,而且他长期不服药,就建议他做个心电图,

  但大爷却觉得自己没问题,又不愿花钱,所以就拒绝了。

  但李元君不放心,第二天还劝大爷来做个65岁以上老人体检,还特别叮嘱是“免费的”。

  第二天早上8点,李元君看大爷没来,又打了电话,最终苦口婆心地“劝动”了,可心电图一出来,不好了——

  老人家有心梗。

  “我们马上通过绿色通道,将老人转诊到医院。但大爷很抗拒,最终我和他的女儿打了电话,家人才同意。

  手术后,老人依旧对我们有埋怨,说我们是骗了他。”李元君感慨道。

30.jpg

31.png

  这年头,流量就是王道。

  作为一个新“开张”的社康,南山区医疗集团总大冲社康中心的医生们,为了让更多居民知道他们,可谓想尽了办法。

  “我们把自己的名字和微信二维码印了出来,贴在居民楼里、电梯间里。”社康医生柯琼冠说。

  虽然“地推”带来了患者,但接下来怎么留住患者?

  医生们想了一个办法——搞“私人定制”。

  比如,30-40岁的人,如果熬夜、吸烟,我们就建议他们查下有没有心血管疾病风险。

  40-50岁的人,则建议做早癌筛查。此外,这个年纪段,上有老下有下,怎么和青春期的孩子相处、怎么照顾老人,这些内容“计划”里都有。

32.jpg

  做了计划,他们还会回访——看计划科不科学。

  比如之前,有一位糖尿病的老人家,每天很认真地跟着计划走,在日历上都标注了什么时候吃药、吃饭,但血糖依旧没控制好。

  后来,医生们上门才发现,他每天下午都喜欢吃饼干、话梅等零食——血糖不高才怪!

  还好,现在老人已经戒掉了吃零食的习惯,血糖也降了下来。

33.jpg

34.png

  听诊器、血压计、温度计、血糖仪、常用药…

  几乎每天,深圳市罗湖医院集团黄贝岭社康中心的医生都会清点出诊箱,给申请了家庭病床的患者“上门看病”。

  2015年,这家社康在深圳率先试点家庭病床。

  6年多来,光是梁艳嫦一位医生,就已建立管理了173张家庭病床,80多岁得张婆婆,就是她管理的老人之一。

35.jpg

  张婆婆患过脑梗,还有高血压、糖尿病、肾功能不全等问题。

  作为婆婆的家庭医生,梁艳嫦要做的,就是仔细盯住对方身体每个细节变化,并做好预防。

  这些年,老人因生病住院的次数明显减少。

  “之前老人就因为急性泌尿系,尿不出来。后来我们就特别留意,比如要打疫苗了,就先想到她,生活中也叮嘱她要多喝水,少吃点上火的食物。”梁艳嫦说。

36.jpg

  除了这些患者,他们的家人也是医生们的重点关注对象。五六十岁的,也可以通过家庭病床,纳入到健康管理中。

  除了关心这些家属的身体,医生们也会关注到他们的心理。

  因为“面对躺在家里的老人,子女家人的心理压力往往都很大。”

  如果有人出现失眠、焦虑等,医生就会出动,在团队中,也配备了心理咨询师。

37.png

  在社康,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是2大“主力军”。怎么把这么多患者管起来,对家庭医生是一大考验。

  而在宝安区中心医院福中福社康中心的余汉兵眼里,方法就是——

  除了会看病,还得自己做“产品经理”。

  “以前主要就是靠患者来社康,开完药后定期检查。现在,我们有了一套智能血糖监测系统。”

  这个系统怎么玩?很简单——

  只要糖尿病患者把血糖仪带回家,根据提示在空腹、餐前、餐后、随机监测血糖,结果会联网传到后台,医生就能随时了解他们的血糖情况。

38.jpg

  “比如,我们给患者用胰岛素,用了后血糖降没降,会不会有低血糖,通过系统我们都能看到。

  此外,患者换药的效果,我们也能通过数据看到,这些都让我们在糖尿病管理上更有信心。”余汉兵说。

  目前社康有50台的智能设备,患者只要交押金就能带回家,血糖控制正常后,再把设备还给社康、拿回押金,血糖仪全部免费使用。

39.jpg

  除了血糖监测系统,团队还配有一个“黑科技”——

  动态血糖实时监测的可穿戴设备。

  患者戴上它,就能对比自己喝白粥跟喝杂粮粥,哪一种血糖高。慢慢地就学会了管控血糖。

  除了搞产品,为了搞好糖尿病、高血压管理,社康所属的宝安区中心医院也有另一个“门道”——

  将全科医生和专科医生岗位互换。

  比如内分泌科,专科医生可以去社康,全科医生可以去医院,这样既能提高专科医生的全科思维,又能提高全科医生的专科技能,最终让街坊们受益。

40.jpg

41.jpg

  对很多街坊来说,社康除了看病,怎么教自己吃药,也是个头大的问题。

  为此,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东园社康就开了个社康药学门诊,主要帮患者——

  评估药物治疗

  制定个人用药记录

  提出药物治疗的干预方案(如药物治疗相关问题、生活方式或饮食调整等)

42.jpg

  作为深圳市医防融合项目呼吸内科项目参与单位之一,这家社康还肩负着慢阻肺筛查的“KPI”。

  怎么查?

  简单地说,患者只要对着仪器吹气就好,

  但在医生马涛看来,这里面也有大学问——

  在吸气时候,要吸满气,而吹气的时候,要有爆发力,一气呵成,还要达到6秒以上,

  这对很多老人来说,很难做到,有时要半小时才能完成。

  而为了更好的帮老人筛查慢阻肺,团队里的护士就把自己练成了“铁肺”,这样才能指导好他们。

43.jpg

  不管是哪位家庭医生,有一样东西一定很多——

  微信群!

  但很多医生,都会简单粗暴建一个大群,啥都往里放。对于一些和自己没关系的信息,很多人看着都觉得烦。

  针对这种情况,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光明)社管中心的医生,学会了“精准投放”——

  根据妇女、儿童、老人等不同人群,分别建微信群。

  比如,乳腺癌、宫颈癌筛查时,就把信息转发到妇女群;

  孩子打疫苗,就发到儿童群;

  老人免费体检,就发到老人群。

  “通过分类投放,大家认可度高了。有人还会把其他小伙伴拉到群里,分享信息。”中心家庭医生办公室彭镇委说。

  除了管理微信群,辖区的大小企业,家庭医生也要管。

  “我们要管理30多个企业,大概几千人。从新冠疫苗接种到日常的急救、传染病预防等等,都是我们的工作范畴。”

44.jpg

45.jpg

  (5月19日)是世界家庭医生日

46.jpg

  看完上面这么多位,深圳家庭医生的江湖故事你是不是也有那么一点点心动了……

  怎么找到你心仪的那位?

  到你家附近的社康找个对头的家庭医生,签个卖身契约,就好啦!

  不用钱!

47.jpg

  有啥好处?不清楚的,我再说一遍!

48.jpg

  希望你看上的那位能把你一直照顾得妥妥的,很久以后当你坐在工位上昏昏入睡时,Ta都会透过那只郭达·斯坦森才敢戴的眼镜,睿智又沧桑地“点醒”你。

信息来源:深圳市卫健委体改基层处

附件下载

分享到:
--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