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的小王最近摊上事儿了!
不久前的一天,他在家里突然头疼、四肢抽搐,随后还陷入了昏迷。家里人直接吓懵,把小王紧急送到了深圳市宝安区石岩人民医院。
医生通过头颅CT检查发现,小伙子的脑部出现了颅内静脉窦血栓。简单来说:静脉血管堵了。
“挺严重的,血管前二分之一全部堵了,我们紧急给他做了手术,把他静脉血栓取出来了。”
——宝安区石岩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主治医师 刘春发
手术后,小王在医院躺了十几天,后续可能还要吃半年多的药。
命是救回来了,但是让人纳闷的是:身强体壮的小伙子,怎么说脑血栓就脑血栓了?
原来这一切还要从小王的“快乐源泉——奶茶”说起。
小伙子的“奶茶龄”已经有6年,每天至少3瓶“打底”。平时也不爱运动、不爱喝水,不管白天有多累,不熬到深夜绝不睡,而奶茶就是他的“灵魂伴侣”。
“他长期以来都是把奶茶和可乐当水喝,不喝水的”。
——小王的家人
而缠上小王的“颅内静脉窦血栓”,是一种特殊型血管疾病,长期大量喝奶茶或其他饮料,不爱喝水,会造成血液黏稠度增加,大大增加血栓的风险。
其实这半年来,小王的身体是有给出一些“预警信号”的——他明显感觉到自己老是忘事、还特别容易累,身体大不如前。发病前两天还持续头疼,但他也没放心上。他怎么都没想到,原来是脑血管在“造反”了。
十几块的奶茶
可能接地气 也可能接地狱
被奶茶“放倒”的,还大有人在——
01、1天1杯奶茶22岁女老师血液变成乳白色
长沙某中学的乔老师,每天至少一杯奶茶,成了她日常生活的“标配”。结果有一天,她突然肚子痛、尿失禁、昏迷,被紧急送到医院的时候,急诊护士给她抽血,发现抽出来的血液是乳白色的。
最后被诊断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也是直接住进了ICU。
虽然命是捡回来了,但终身要与胰岛素为伴。
02、日常奶茶“续命”18岁小伙手脚长出“石头”
佛山一名18岁高中生小海(化名),也是奶茶的狂热爱好者,两天一杯是常事。
2020年夏天,他发现他的手脚关节都长满了“石块”,发作时非常痛,也没法正常走路。
结果去医院查出了痛风,这种“石块”也叫“痛风石”。他的尿酸已经高达900umol/L,是尿酸正常值的两倍多。
医生说,小海爱喝的奶茶是高糖软饮料,高果糖成分进入人体后,代谢过程中会产生过多尿酸,尿酸从血液中以结晶形式析出并沉淀在关节、软组织和肾脏。
当结晶累积到了一定程度,痛风就找上门了。
小海说,其实4年前,他就已经出现过痛风发作病史。当时也有去医院检查。
但因为不是很严重,后来他也没有遵医嘱,依然是该吃吃该喝喝,没想到,手脚上的痛风石静悄悄地长出来了。
你以为奶茶 很甜很上头
实际上 很渣很下头
奶茶就像渣男,一入嘴一入喉,瞬间感觉整个人:很甜很飘很上头。
实际上,最后会伤得你入心入肺。
不想被PUA?来!人间清醒“深小卫”帮你下头。
“央视新闻”发布的一项实验数据显示——一杯奶茶,反式脂肪酸超标3倍、糖分约等于20袋小包白砂糖、咖啡因含量约等于4杯咖啡、脂肪含量约等于6包薯片……
糖 分 ≈ 20包糖
正常甜度的奶茶,平均含糖量为每杯34g,超过《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建议的25g以下。
而市面上奶茶最高的奶茶糖含量达到13.2/100ml,也就是一杯750ml的奶茶中,最高含有99g糖分,以平常餐饮店里一小包5g白砂糖换算,相当于近20包糖。
长期摄入高糖分食物,不仅会造成血糖、血脂升高形成一系列的并发症,还可能让你的脸变成彻底“大油田”,皮肤变差,出现皱纹,加速衰老。
反式脂肪酸,超标3倍
国内标准显示,每天摄入反式脂肪酸不应超过2g,而部分奶茶中的反式脂肪酸含量超标,最高的一杯达6.2g,远超标准。
这是因为很多奶茶店的奶茶,可能根本就没有奶,大部分都是奶精。
而超标的反式脂肪酸,会引起——心血管疾病、记忆力下降、诱发糖尿病,减少男性荷尔蒙分泌,影响生育能力。
咖啡因 ≈ 4杯咖啡
根据上海消保委此前的调查,一杯奶茶中咖啡因的平均含量达270mg,最高的含量为428mg,约等于4杯咖啡,然而奶茶并未对含有咖啡因做任何提示。
咖啡因过多摄入会造成焦虑失眠、消化道溃疡、骨质疏松等。
脂肪含量 ≈ 6包薯片
奶茶中的脂肪含量也不容小觑。
奶茶被检测脂肪含量达到7.8g/100ml,也就是说,总含量高达58.5g。
而一包净含量为70g的薯片,脂肪含量为10g左右,那么一杯奶茶约为6包薯片所含脂肪含量。
摄入过多脂肪,会变月半、易导致肠癌、脂肪肝,诱发糖尿病,让骨头变脆等。
不是说不能喝,但真的要少喝,天天喝的人运气好点:丢钱,运气差点:丢命。
信息来源:深圳市石岩人民医院、“第一现场” “当时我就震惊了”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