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被人喜欢,不一定是惊喜,也可能是惊吓。
前阵子跟阿伟一起出差,两个大男人,住一个房间,晚上他在喝闷酒——
我的安慰,似乎没有起到作用,他举起啤酒,咕噜喝下一大口。
这个世界上深情的男人大把看看别人为了一个承诺等了10年,你呢?你能做到吗?
接了1通电话,救了1个家
33岁“深情”小伙赴“十年之约”
真的有人,能遵守一个10年前的约定?
别人我不知道,但33岁的深圳小伙——谢小龙,是可以的。
10年前,23岁的小龙在深圳街头捐血站献血,听说只要抽一管血,就可以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志愿者。
未来有可能挽救一位血液疾病患者。
这个满腔热忱的小伙子,一听这种能救命的大好事,腿一拍:必须参加!
随即,笔一挥,签下了自己的名字,自此,他就成了中华骨髓库大军中的一名志愿者。
一晃,10年过去了。几乎快将这件事忘了的小龙,那天突然接到了深圳市血液中心的电话。
这通电话,从此写进了他的人生传奇,也改写了一个陌生人的命运。
原来,有位21岁的小伙子患有再生障碍性贫血,原本捐献志愿者也找到了,治疗方案也有了。
万事俱备,就等捐献者的造血干细胞输入体内。
但临捐赠前,原定的志愿者却摆了个“大乌龙”——后悔了,不捐了。
中华骨髓库广东省管理中心立刻启动应急预案,重新筛选合适的志愿者,而小龙则成了那个“天选之子”——初配成功。
“当时接到市血液中心的电话时,听到自己的骨髓和患者匹配上,我是有点兴奋和紧张的。10年前自己许下的承诺,现在要兑现了,能救人一命我感觉很光荣。”
——谢小龙
史上最快!仅用8天!
就捐出了自己的造血干细胞
谢小龙临危受命,接到电话的第二天,一早就进行了体检和高分辨采样。
原本照正常流程,从与志愿者取得联系到最终捐献至少需要3周时间。
为了能最快速得到匹配结果,深圳市血液中心迅速反应,将体检与高分辨检测同时进行,仅用了24小时就发出配型成功检测报告。
11月1日,谢小龙入住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造血干细胞采集专用病房,开始打动员剂(需连续打5天)。
▲医生给谢小龙打动员剂
11月5日上午,在市二院的造血干细胞采集室,谢小龙成功捐献出了250毫升造血干细胞,完成了他的“十年之约”。
这是自中华骨髓库成立以来,从配型成功到捐献时间最短的捐献案例,前后加起来才8天。
谢小龙也成为了深圳市2021年第63例、累计第447例非亲缘造血干细胞捐献的志愿者。
“我了解到这位病人是一个21岁的年轻小伙子,而且是家中的独子,我想跟他说身边的人一直没有放弃他,包括我。也希望他能健康勇敢快乐地活下去,生命很美好。”
——谢小龙
▲捐献过程谢小龙的父母(右一&右二)全程陪同
看到这里,是不是觉得蒙查查?好像讲了又好像没讲。
献血我知道,但造血干细胞是啥?中华骨髓库又是啥?为啥还要苦等10年?
听不太懂,只感觉大受震撼?
嘘,别说话,上课了,我们来“撸一撸”(几个要点)——
能治75 种致死性疾病
但要等到“合适”的人 比中彩票还难
造血干细胞是啥?
造血干细胞,是指骨髓中的干细胞,是尚未发育成熟的细胞,它有啥用呢?
“干”,顾名思义可以理解为树干,也就是说,它像树干一样,能长出树杈、枝叶,并开花结果。
它是我们身体里,所有血细胞和免疫细胞的“老祖宗”。
造血干细胞出bug,会得那些病?
75 种致死性疾病。
包括:恶性血液病,部分恶性肿瘤,部分遗传性疾病等 。
比如:急性 / 慢性白血病、地中海贫血、骨髓增殖性疾病、遗传性代谢性疾病、遗传性免疫系统疾病、遗传性血小板疾病、非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等等。
对这些患者来说,只有注入健康的造血干细胞,重建正常的造血和免疫功能,才有可能根治。
这就是造血干细胞移植(俗称“骨髓移植”)的意义。
▲来源:腾讯医典
入了中华骨髓库,就一定能被“选上”吗?
不一定。
造血干细胞移植不是随便来个人,就能移植的。
入库成为志愿者是第一步,接下来就是等待配型。
只有你的血样被检测到与某位患者相匹配,才可以正式准备捐献造血干细胞。
然而,造血干细胞的配型成功率特别低,匹配成功的平均概率只有十万分之一。
有些患者甚至一辈子,都等不到跟自己配型成功的造血干细胞。
怎样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
满足这两个条件——
年龄在18-45周岁
身体健康的公民
在深圳献血的同时——
填写《志愿捐献造血干细胞同意书》
多留取一管血样
就能登记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啦!
5.4万深圳人加盟“热血”战队
已为447个家庭带去“新生”
在深圳,还有很多像谢小龙这样“深情”又善良的小哥哥和小姐姐。
截至2021年11月5日,有5.4万深圳人加入了中华骨髓库。
成功捐献447人,在全国工作站中捐献数量最多。
这个数字背后,不止是447个鲜活的生命重新被点燃希望,更是447个风雨飘摇的家庭拨开阴霾重见阳光。
▲患者写给捐献者的感谢信
▲志愿者们亲如一家
作为中华骨髓库深圳工作站的“幕后推手”——深圳市血液中心也见证了无数个温暖的瞬间,也成全过很多“深情”的人——
2001年8月27日,广东省和深圳市“双首例”非亲缘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潘庆伟
2018年11月20日,广东省首例与法国配型成功的捐献者——刘兆龙
2020年12月23日,广东省非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捐献总数在全国率先突破1000例——捐献志愿者 黄庆良
2021年4月12日,深圳市非亲缘造血干细胞捐献突破400例——捐献志愿者 黄丹
最多的时候,有3位志愿者同时捐献
2020年1月1日,曾经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相约献血
小龙的故事说完了,但我和阿伟的故事,还在继续。他听我说完,猛地喝了一口酒,深情望向我——
阿伟:那我觉得我也挺深情的。
信息来源:深圳市血液中心、“第一现场”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