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进入关怀版

首页 > 微资讯

杀人“套路王”!每30秒有1人被它断手断脚,1/3深圳人不知自己中招

信息来源: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信息提供日期:2021-11-15 15:34 【字体: 视力保护色:

  2019年,全球就约有420万成年人死于糖尿病,相当于8秒就有1人为它而死。而这些人当中,有将近一半不到60岁。在我国,每年有83.4万人因为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而死。

  然而,就这么恐怖的病,在深圳,却有1/3的患者不知道自己已经中招。为什么?

  你以为的“命好”其实是糖尿病的“杀人”套路,根据深圳市最新的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调查结果显示,深圳市18岁及以上居民的糖尿病患病率超过7%,即每13个人中就有1名糖友。

  他们当中,很多人都曾上过糖尿病的当——

01

怎么吃都不胖两个月瘦了十来斤

  没到饭点,老梁就饿了,“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

  在食堂,他连吃了四两米饭,吃完后还来了一碗甜甜的绿豆沙。

  同事们都到了“喝口水都胖几斤”的中年油腻男阶段,看着埋头苦吃的梁先生饭量越来越大,不但没长胖,还越来越瘦,恨得牙痒痒的。

  两个多月,梁先生就瘦了十斤出头,忍不住窃喜:“难道我是人见人爱、怎么吃都不胖的天菜?”

  “还天菜,你空腹血糖就16了,已经能确诊糖尿病了!”一看梁先生的血糖,医生都惊了!原来越吃越想吃,越吃越瘦,不是命好,而是糖尿病。

02

不用APP提醒都能灌下一桶水

  如果要说人有什么长处,小王的长处就是喝水。

  看到有的朋友还要下载APP提醒喝水,小王就会轻蔑一笑,还调侃朋友:“人渴了自然会喝水,这人越活越回去了!”

  他自喻为水牛,别人是一天八杯水,小王是一天一桶4升桶装水,手边不能没有水。

  随手喝水的习惯,让小王都飘了:“我是真的口渴,过一会儿就想喝水,天生就是健康生活的典范。”

  可就在单位体检时,小王的“健康”被打脸了。

  “小伙子,你这空腹血糖都19了,赶紧去医院挂个专科看看吧!”

  原来,一天干掉一桶水,不一定是健康典范,可能已经是糖尿病。

  除了以上的“健康假象”,小便次数增多、经常手脚麻木、牙齿、牙龈老出各种问题、视力莫名模糊、尿路感染反反复复……

  通通都是糖尿病的症状!

测血糖

是最简单、直观、省钱的办法

  对照下这个表,看看你躺枪了没?

01.jpg

  提醒一句,糖尿病前期虽然不算糖尿病,但如果不干预,很容易就发展成为糖尿病。

哪些人最危险?

  40岁及以上

  超重肥胖

  运动太少

  血压高

  血脂高

  有糖尿病家族史

  曾经诊断过糖尿病前期的人群

  这些人都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要每年做1次血糖检测。

  而糖尿病前期人群,建议每半年检测1次血糖。

不想这么麻烦

管好自己的身体,控制好血糖!

  包括——

  控制体重、均衡饮食、保持规律运动、避免烟酒,你可能会说:真别说,还真的有人做到了!

  “我现在每天给自己安排的饮食都参照标准来,一天的主食分为10份,早上三份,中午四份,下午三份。青菜要做到一天摄入500克。我还很注意盐的摄入,尽量做到饮食清淡,现在,血糖降下来了。”

——深圳龙岗邓叔

  “以前我基本很少运动,每天除了买菜就是呆在家里。但确诊糖尿病后,我开始重视运动锻炼,现在傍晚、饭后都会锻炼,散步或跳跳广场舞,就是不让自己久坐。”

——深圳福田郑哥

  你看,连糖尿病都能掌握在手中的人,才是真正的生活管理大师。

  但管理大师也不是天生的,他们背后有“高人”指导——

02.jpg

如果你在深圳,也可以

一起加入他们,糖友们的快乐源泉

  2020年11月,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联合深圳市社会工作者协会,在深圳10个区开设了一块专属糖友的“快乐源泉”——

“深圳市社工参与糖尿病防控试点项目”

  家庭医生和社工,一起联手帮助糖友们管理糖尿病。

  除了宣传教育,他们还会筛查出高危人群,并组成自我管理小组,时不时就搞搞活动,大家一起“拍住上”。

  另外,他们也对一些特殊患者开展定制服务。

  一句话,有困难,一起上!

  11月14日,是第十五个“联合国糖尿病日”,今年的主题恰恰就是“人人享有糖尿病健康管理”。

  作为一个快被糖尿病搞到“人设崩塌”的年轻城市,深圳今年加入了“蓝光行动”的朋友圈。

03.jpg

04.jpg

  这个行动始于2007年,

  呼吁在“联合国糖尿病日”当天在各国标志性建筑上点亮蓝色灯光,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糖尿病防治。

05.jpg

  11月12日,这个“希望的蓝光”,已在京基 100、 平安大厦、汉国中心、深圳湾一号等深圳地标点亮。

  不仅如此,医生也动起来了!

  11月12日上午,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一批专家现场手把手教你控糖。

资料来源: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宝安区中心医院、北京大学深圳医院

附件下载

分享到:
--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