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进入关怀版

首页 > 微资讯

疫情下的热线和留言,藏着深圳人最大的愿望:回家!

信息来源: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信息提供日期:2022-06-08 18:06 【字体: 视力保护色:

  凌晨1点多,手机响了。

  吕星惊醒,抓过来听,是把中年男声,就一句话:“我还能回家吗?”

  她整个人都是懵的:这个人在说啥?我是谁?我在哪?

半夜的“回家”电话

  3秒钟后,她才反应过来。

  “呃……你是说从深圳回老家吗?”

  “对。”

  “只要你有绿码、48小时内的核酸阴性,是可以离深的,关键看你老家那边……”

  吕星捋了捋,又补充道:你可以在微信搜一个小程序,叫“国务院客户端”,上面有个“各地防控政策”,说得很清楚。

  那边听完,说了句“谢谢,知道了”,挂断。

  这是1月23日凌晨,距离除夕还有一周。

  这也是她“接管”应急值班手机的第二个晚上。

  在深圳市疾控中心,有个公对公的值班手机,每个部门都要派人轮流拿一周,24小时接听其他单位打来的业务咨询电话。

  但轮到吕星接手时,这已经变成一个公众咨询电话。神通广大的市民,不知从哪里扒到了这个手机号。不管白天深夜,她在上班或者坐地铁,电话随时响起。

  因为疫情突然来了。

  1月7日凌晨,深圳罗湖区莲塘街道在重点行业人员的“七天一检”中,发现一名29岁的男性外贸从业者阳性,“0107”疫情暴发了,2022年深圳疫情的“魔盒”就此打开。

  到1月16日,已发现16个病例,波及清水河、布吉、吉华、坂田等地。

  深圳人的行程码全部加星!

  这时,距离1月31日除夕,仅剩半个月了。

  对于中国人来说,回家过年是天大的事,如果在外“996”打拼了一整年,却没有办法回老家和父母吃顿年夜饭,那这一年将索然无味。

  焦虑的“打工人”开始疯狂追问:啥时候“摘星”?能不能回家?

  无数的问号向潮水一样涌向各路官方渠道,就连疾控中心的财务科电话也被网友扒了出来。

  “深圳卫健委”公众号的留言区,更是成了归家游子的“树洞”,每一篇推文下面,都能涌进三四千条留言。

17.jpg

18.jpg

19.jpg

20.jpg

21.jpg

22.png

23.jpg

任何热线

都成了“疫情专线”

  深圳市疾控中心本身是有公众咨询热线的——88812320,四个人、三班倒,24小时轮流接听。

24.gif

  平常,来电的问题五花八门,有小姐姐问九价HPV疫苗怎么预约,有男的半夜打来,支支吾吾了半天,才说出那句:哪里可以买艾滋病毒阻断药?紧急服用的……

  但当深圳出现本土新冠病例时,这些问题都得“让路”,来电几乎只剩下一个主题——疫情。

  有人到了银行门口,被保安告知需要48小时阴性证明,有人从东莞赶到深圳坐飞机,同样被拦在了机场入口。

  他们只好把行李往地上一放,拿出手机搜疾控的电话“要说法”。

  热线电话如同城市的脉搏,接线员把着它,能感知到2000多万市民每天的情绪变化。

  当疫情来袭,诸事受阻时,热线里充斥着无奈、焦躁,甚至暴怒……

  “为什么还不摘星?”

  “核酸结果为什么还没出?”

  “为什么还不解封?”

  “我上班经过深圳东站,会不会变黄码?”

  “我行程码有星号,酒店不让入住,你马上跟酒店说一下!”

  ……

25.jpg

  有人就是来撒气的,拨通电话,劈头盖脸一顿爆粗,然后立即挂断。

  “喷完就跑,根本不给你任何反驳的机会。”深圳疾控热线的接线员华宇超说。

26.png

  但更多的问题,是关于“回家”。

  一位近70岁的老人,一个人来深圳帮女儿带孩子,已经3年没回过陕西老家。今年票也买好了,年货早早备下,天天打电话问老家那边,都答复可以回去。可就在过年前一个星期,突然说不让回去了。

  他打电话给深圳疾控,一说就是20分钟。

  “我也没办法,我知道你们也解决不了,就是想找个官方的人倾诉一下。”

“1岁女儿天天哭

我啥时候才能回家?”

  “兼职”接线员吕星印象最深的求助,同样是关于“回家”,来自一位被隔离的妈妈。

  1月7日“0107”疫情暴发时,深圳坂田的“跨境电商”大楼——神舟电脑大厦,有一名29岁女职员确诊。

27.jpg

  32岁的张莹(化名),也在这栋楼一家外贸公司上班。消息出来后,她第一时间向社区报备,按要求先居家隔离。

  到了11号,社区送来一套防护服,通知她去龙华的酒店隔离。

  同行的一些男同事开玩笑:“就当是去度假了。”

  但张莹完全笑不出来。因为家里有个1岁10个月的女儿,还没断奶。

  张莹被接走后,女儿晚上睡觉找不到妈妈,肚子又饿,哭得撕心裂肺,从没带过孩子的爸爸除了整夜抱着哄,别无办法。

  妈妈在视频里看到,心如刀割。

  “女儿一直哭,我隔离了多少天,她就哭了多少天。”

  还有一个事打击更大:在这期间,外公在老家病危、去世了,她却无法赶回去……

  到了1月21号,算上居家隔离的3天,她已经隔离满14天。有些同事一直居家隔离,到这天已经“解封”。

  但酒店里的工作人员却通知她,要“14+7”,还得再呆7天。

  这下她蚌埠住了。“女儿出生到现在都没离开过我,她会有分离焦虑、缺乏安全感,睡也睡不好、吃也吃不好,我再隔离下去,她的生长发育和心理都会有影响。”

  酒店的工作人员没法解答,她就上网搜咨询电话,广东疾控的服务热线、12345政府热线、深圳疾控咨询电话……一路打下来,都打不进去……最后搜到一个疾控的手机号,终于通了!

  接电话的正是吕星。

  “当时她的情绪比较激动,我印象很深。”

  听完张莹的倾诉,她在值班记录本上写了半页纸,

28.jpg

  然后打了2个电话:

  一个打给龙岗,请他们给张莹回个电话,解释一下继续隔离的原因。

  一个打给龙华,请他们知会隔离酒店,多关注张莹的状态。

  “我有点担心她会有产后抑郁的问题,希望那边的心理医生跟进一下。”

29.jpg

  第二天,工作人员联系张莹:“隔离方案有调整,你可以回家了。”

  当晚8点,当她提着行李推开家门时,女儿先是愣了一下,然后直扑过来,喊出了最熟悉的两个字:

  “妈妈!”

  那一晚,女儿偎依在妈妈的怀里,睡得像小猪一样。

“我今晚真的崩溃了”

  那一晚,深圳疾控的办公室依旧灯火通明,人称“小华(huā)”的华宇超,和同事王晴,继续彻夜接听来电。

  最开始接热线时,小华不解,为什么会有人在半夜两三点才打电话来咨询。

  后来他才知道,很多人是这个点才下班。

  他总是想起当初刚到这个岗位时,疾控前辈武南说过的话:“但凡打来咨询的,都是遇到了难题,能听就听,能帮就帮一下。”

30.gif

  3月15日凌晨2点多,一位名叫赖林远的小哥就睡不着觉。他躺在与人合租的上下铺里刷着手机,反复翻看儿子的照片。

  他在南山区茶光村开了家早餐店,在附近科技园上班的白领和程序员早上出门路过,喜欢打包个肉包、茶叶蛋、八宝粥啥的。原本妻子带着儿子在深圳帮忙,但这两年生意难做,娘俩只好回了梅州。

  他一个人支撑着早餐店,已经一年多没回过家。

31.jpg

  累死累活的结果,就是银行卡里还剩400多元,身上还背着3万的债。

  3月14日晚,深圳按下“慢行键”的第一天,他收到通知,早餐店所在的茶光村将被封控,只进不出。他整个人都不好了。

  辗转到凌晨2点53分,收到“深圳卫健委”的推文《谢谢你,慢下来!守出抗疫的“深圳速度”》。

  他没忍住,写下了一大段没有标点的留言:“我今晚真的崩溃了”

  第二天早上9点,起来发疫情通报的小编看到这条留言,马上截图发到“巴丁街的深小卫”微信群。

  很快,南山区政府有人回复“深小卫”:能否问到这位小哥的电话,我们想帮助他。

32.jpg

信息来源:深圳市疾控中心、深圳市卫健委宣传处、“冰点周刊”公众号

附件下载

分享到:
--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