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岗小伙打篮球时突然倒地
嘴唇发紫、呼吸心跳都没了
6月15日晚上9点左右,34岁的小姜正在龙岗坂田的一家篮球馆打球,才刚上场跑了个来回,小姜竟毫无征兆地向后重重地倒在了地上。
现场的球友们仅错愕了一秒,很快就围上去看到底啥情况。事后球友们回忆,当时小姜突然倒地昏迷,然后嘴唇开始发紫,整个人都没了意识,呼吸、心跳也都基本没了。
篮球馆的工作人员小刘赶来一看,初步判断小姜是心脏骤停。
于是他第一时间打了120,同时还对小姜做了胸外按压,一起打球的球友小王在旁边协助人工呼吸。
事后,小刘仍然心有余悸:
“幸好我2020年在深圳市急救中心培训过急救知识,也拿到了‘初级救护员’的证书,没想到当时学的东西真的有用得上的一天。”
有人捧来了一个能救命的“盒子”
我的DNA动了!
就在紧张而激烈的急救过程中,球场外突然冲进来了一个人,他捧着一个大箱子费力地跑到了小姜身边,我伸头一看,是它——
AED!
傻瓜除颤器!
我一整个瞳孔地震,这我熟啊,我在“学习强国”上刷到过!
想当初我为了刷分,还反复把AED的使用方法看了好几遍,对我来说,这玩意儿已经深深刻进了DNA,融入了灵魂。
看到它,我那该死的使命感不允许我再待在一旁干着急!
我上前接过AED,熟练地开机、往小姜身上贴电极片,按照AED的语音提示试着给小姜做了一次除颤。
没想到才做了一次,小姜就像是被电击中一般弹起,然后竟然开始大口喘气了!
就这样过了2分钟,经过AED的再次分析,可以不用再对小姜除颤了,由小刘和小王继续对小姜做心肺复苏,直到120急救人员赶到接手,并送往医院抢救。
幸好,经过6天住院治疗,6月22日,小姜在生命体征平稳、身体恢复良好的情况下出院了。
出院第二天,也就是6月22日,小姜又帅帅地重新回到了事发现场,给我们参与抢救的人和深圳市急救中心送上了锦旗和鲜花。
虽然我第一次亲手救回一条人命,靠的是无意间在“学习强国”刷到的内容!
但事实证明,报名系统学习一次急救知识,关键时刻救人于危难之中,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因为我始终坚信,小姜这次能“捡”回一条命,除了是心肺复苏和AED的功劳,也是他自己积下的福报。
在跟小姜聊天时,他曾告诉过我——
6年前的他
同样在电梯里救过一个孩子的命
2016年,小姜去朋友家做客。
在电梯间,他遇到了一位年轻妈妈和保姆带着一个大概3岁的孩子。孩子剧烈咳嗽,嘴唇发紫,脸色发青。
那时的小姜,已经在社区组织的活动里学过一些急救知识了,他立马就判断出,孩子可能是异物卡喉了,于是立即抱起孩子,用“海姆立克法”急救。
“孩子吐出了一团像是香蕉泥的东西,‘哇’的一声哭了出来,到我出电梯时已经基本没事了。”
后来,孩子家长尝试通过电梯内监控视频寻找他表示感谢,小区物业联系他时,他说是自己应该做的,拒绝了孩子家长的好意。
小姜最后还告诉球友们,
“紧急时刻,会急救真的太重要了!希望今后我们身边掌握急救知识的人能越来越多,希望大家在危急时刻记得去找AED!”
只要AED上得够及时
很多人本可以跟死神“擦肩而过”
发生在医院外的心脏骤停,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出门在外遇到有人突发心脏骤停时,绝大多数情况下,周围不一定有专业的医务人员在场,
等患者被发现并且送到医院再抢救,很多时候已经来不及了。
人的心跳一旦停止
很快就会出现不同情况
超过10秒,出现意识丧失
超过60秒,自主呼吸逐渐停止
超过4分钟,大脑细胞出现不可逆损伤
……
尽早开始心肺复苏和使用AED,才是最有效的抢救方法!
这时候,非专业人士都能一秒上手的“傻瓜式”除颤器就能承担起救人的重大责任,不用医务人员,也可以救人一命。
它的全名叫——自动体外除颤器(AED)
不要小看这个不起眼的“盒子”,如果在1分钟内做心肺复苏并在3~5分钟内用AED电击除颤,患者的存活率将会达到50%~70%。
那么问题来了
关键时刻,到哪儿去找AED?
01、搜App或小程序
打开【腾讯地图】App或小程序,在搜索栏中输入【AED导航】
地图上就会显示离你最近的几台AED,根据导航的提示前往取出就行。
02、扫二维码
识别以下二维码进入小程序页面,就会直接显示离你最近的AED。
深圳目前共有AED14158台
(截至2021年12月31日)
市急救中心:7500台(已采购安装)
龙华区:1200台(2021年采购正在安装)
龙岗区:1000台(2020年已采购安装)
南山区:2000台(2021年采购正在安装)
宝安区:200台(2021年采购正在安装)
其它:2258台(已安装)
2017年,深圳启动“公众电除颤计划”,截至目前,深圳公众场所AED已成功助力救治51人。
AED拿到手后
它怎么说,你就怎么做
目前,深圳全市的AED共有新老两款。
老款D1型
没盖子,需要按开机键,开机后的使用方法也是“它怎么说、你怎么做”。
新款C2型
只要开盖了就是开机了,很方便。
信息来源:“深圳急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