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平医院项目的建设是“方便群众看病就医、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重点民生工程。
而高水平专科是高水平医院建设的核心竞争力。
为进一步促进我市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更好提升中医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2017年11月,市政府启动市中医院光明院区的建设
深圳市中医院“大本营”正在建设中
深圳市中医院光明院区(以下简称“市中医院光明院区”,具体名称以开业为准)位于光明区光侨路与龙大高速交界处,规划总用地面积约 11万㎡,总建筑面积约 53万㎡,建设床位规模3000张。
其中,一期总建筑面积约44万㎡,设计床位数2000床。
2017年11月,深圳市中医院光明院区正式开工。
未来,这里将成为深圳市中医院的“大本营”以及后劲发力的重要“引擎”——
建设以急性病诊断治疗平台为基础,多个专病中心为特色的综合医疗体系。
建成后,将成为面向粤港澳大湾区服务的中医医疗中心,打造成集医疗、教育、科研、预防、保健、康复、养老“七位一体”的国际化大型综合三级甲等研究型中医医院。
打造中医院项目建设标杆工程
市中医院光明院区效果图
1.高水平临床专科
试营业5年内,福田院区6个国家级重点专科带动医院相应专科发展,医院以中医肿瘤、老年病、康复、骨伤、治未病、慢性病、中西医结合辅助生殖中心、中药制剂等领域为重点,培育中医药特色重点专科群,形成医院与福田院区错位发展。
开业10年内,申请建设1-2个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或科研平台,申请建设5-10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或科研平台。
2.健康深圳中医药促进中心
开业10年内,以中医药文化特别是中医治未病理念为指导,以信息网络为平台,以深圳市民电子健康病历为突破口,发挥中医药龙头作用,打破“轻防重治”医疗服务现状,构建深圳中医药健康促进服务体系,打造全国中医药健康促进深圳样板。
3.中医药医疗服务中心
开设国际中医医疗部,建立一站式“中医特色体检+全科+专科+多学科会诊”国际医疗服务体系,向港澳台和海外中医药专家提供中医药服务场所,吸引港澳中医师来院执业。
4.高水平中医药科研中心
试营业5年内,建立高度数字化的临床研究平台和集中医药科研数据中心、信息化系统管理平台等为一体的科研支撑平台。
开业10年内,建立集中医药多组学研究平台、病理形态学研究平台、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研究平台、医学实验动物中心为一体的临床基础科研平台。
5.中药制剂研发和转化中心
开业10年内,建设集中药制剂生产、质量安全控制、研发转化,以及发生灾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剂或集中代煎中药、生产中药制剂等功能于一体、服务粤港澳大湾区的生产研发技术平台和中药炮制及制剂研究开发中心。
6.全国中医药文化传承教育培训基地
开展面向全国中医药从业人员,以及喜爱中医药文化和技艺的市民的学历教育和培训,加强中外医务工作者的交流,探索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健康旅游、中草药种植中医药产业相关教育培训项目,促进中医药产业交流与合作。
“中式庭院+中医文化”相结合
作为中医院,深圳市中医院光明院区以院落式、园林化的总体布局,“苑、园、院”相融相接,浑然一体,营造出一种虚实并济、阴阳合抱的格局。
市中医院光明院区门诊走廊效果图
同时,通过设计将传统医学观念与深圳的创新文化相融合,力求创造出具有传统风韵的现代疗愈型医养环境,打造出充满博大精深的中医特色建筑文化。
双街模式的功能布局方案以“十”字双轴为“经”,从两个维度上,形成住院生活轴与医疗功能轴。
超大规模医院门诊患者与住院患者众多,在空间上、医疗资源的使用上进行合理的区分。
主体建筑医疗功能科学布局
“平疫结合”建筑特色,新风和空调系统独立与其他楼栋不串联。(即平时为普通病房;疫时,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快速切换为疫时模式,即病房与楼层间互不干扰,从而避免交叉感染。)
以人为本的主体建筑活动空间布局图
此外,地下一层还设置了人性化立体交通系统,将出租车、网约车等即停即走车辆引入医院落客接驳。
服务急诊、门诊和住院病患,既可以避免传统车辆在路边落客造成的城市干道交通拥堵,又能缩短患者行走距离,实现无风雨医疗环境。
预计2022年底实施交付
深圳市中医院光明院区是一所以中医肿瘤、老年病、康复、骨伤、治未病、慢性病、中西医结合辅助生殖中心、中药制剂等领域为重点的市级医疗中心。
建成后,将围绕中医服务整合优势学科,形成具有中医特色的治疗中心,并以疾病为中心形成多中心模式,提高病患的诊疗效率。
建设外景现状图
项目于2017年11月9日动工,2020年12月13日封顶。截至目前,一期工程已全面进行内部精装修阶段。预计今年底竣工验收,并实施交付。
市中医院光明院区投入使用后,将迅速弥补光明优质中医医疗服务资源短板,优化全市中医药医疗服务资源布局,进一步增强我市中医医疗服务供给能力。
同时促进深圳中医药服务专业化、服务水平提升,更好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居民多样化的中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