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进入关怀版

首页 > 微资讯

“快瞎了!”娃刚出生,我就让医生在她眼球上动刀子

信息来源: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信息提供日期:2022-07-27 09:20 【字体: 视力保护色:

37周!刚“逃”出保温箱

又来坏消息:这孩子快瞎了!

  “快去抢床位,她要生了!”

  18年前,2004年6月,产科医生这一可爱的指令,张女士还记得很清楚。怀孕33周,又是高龄又是熊猫血的她,情况不太妙,医生说得“赶紧生了”。护士拔腿就跑去抢,又三步并两步地跑回来:“抢到了,抢到了!”

  小格就在抢床的“兵荒马乱”中出生了,可是,才33周早产,一出来还没被妈妈捂热,就被送到新生儿科。当年的新生儿探望,只能隔着监视器屏幕。

  小格也“争气”,“熬”了一个月,37周时,体重等各项指标就赶上来了。出院那天,张女士一家可开心了,终于可以抱走“小格格”了。

  办理出院手续时,医生问了一句:“我们现在有早产儿眼底筛查,你们要不要参加?”

  当时,这个筛查不被待见,很多父母会觉得莫名其妙:“一个小婴儿都没发育完全,能有什么眼病?”

  但张女士不同,她从怀孕到生孩子,一路都很信任医生和医学,她立即就答应了。

  给小格进行眼底筛查的是,两年前博士毕业于中山大学眼科中心到深圳市眼科医院的年轻医生张国明

  进入2001年,深圳的出生率突然井喷,医疗技术发展也让越来越多早产儿可以一路“过关斩将”笑到最后。

  这时候,伴随早产儿的疾病也来了,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就是其中一种。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是指发生于早产儿或低体重儿由于患儿发育不成熟、视网膜发育不成熟而引起视网膜缺血、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视网膜纤维增殖,并进一步引起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和失明。

  深圳“挖”来张国明,就是让他来开展早产儿眼底筛查,“打捞”有风险的早产儿,赶在他们失明之前赶紧出手。当时,他带着团队,走到每一个保温箱旁边,为这些早产宝宝进行眼底筛查。

  小格的筛查结果出来,她的左眼3期,右眼2期。

  这意味着什么呢?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通常分为5期——

  1期和2期:病变大部分可自愈,大多只需要观察;

  进展到3期:需立即干预,中止病变的进展;

  发展到4期:将出现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引起不同程度视力下降;

  4期以上:严重者将导致患儿失明,并可能引起继发性青光眼、眼球萎缩及面部发育异常等一系列严重后果。

  而小格的左眼已经到3期,再发展就是“失明”。

  知道结果,张女士懵了,半天问出一句:“如果不干预,最坏的结果是什么?”

  “孩子很有可能会瞎。”

  虽然很痛苦,但张国明还是说出了张女士不愿意听到的结果。

  继早产后,小格又拿到了一张烂牌。

老公傻眼,婆婆以泪洗面

要不要把宝宝推向手术台?

  张国明提出,像小格的情况,一定要出手干预了。

  可干预不是简单吃药康复,而是手术,要在孱弱的小格那不及成年人2/3大的眼球上“动刀子”。

  “动手术?这孩子还没足月就要动手术?”

  更烂的牌是,这个病会在孩子40周的时候到达窗口期,每天都会发展,而小格很快就38周,留给她的时间不多了!

  她要在一天之内做出决定。

  这个消息也让家里人乱作一团,老公傻眼了,拿不定主意:“这么小就要做吗?”

  婆婆心疼孙女大哭特哭,犹豫不决。

  还在坐月子的张女士压力更大。

  张国明向她交了底:这个手术技术是很成熟,最大的难点还是孩子太小,麻醉会很危险。但如果要做,张国明肯定要找深圳市眼科医院最好的麻醉班底。

  做还是不做?

  当医生的外婆支持“做”:“要永远相信科学!”

  张国明也鼓励要“做”,“这会改变孩子一生的命运,我也愿意和你们共同承担责任。”

  最终,张女士在家中力排众议:“做!我是孩子的妈妈,我要为她的人生负责,我愿意承担这个风险陪她一搏。”丈夫也被她说服,支持孩子手术。

  第二天,小格就被转到深圳市眼科医院。张女士和丈夫这才第一次亲眼看到小格,没想到和小格的第一次见面就是在手术室。

  “粉粉嫩嫩,很小很秀气很可爱,我的眼泪止都止不住了。”张女士心情很复杂,她从怀孕到小格出生,一路走来都不容易,她也很害怕,看到女儿的这一眼会是永别。

  张女士一家在手术室外度秒如年,忐忑不安。

  其实,他们也不用特别紧张,张国明要为小格实施的是眼底激光光凝术,为此,他做好了充足的准备。手术最大难点是麻醉。他找到医院赵东升麻醉团队,为小格做了详细的麻醉方案,在手术中为她保驾护航。手术中,他也格外细致,每一步都专业而小心。

  “那么幼嫩的眼球,我只要有一点闪失,就可能让孩子永远失去光明。”

  ——张国明

  两个小时后,护士推开门,冲着他们一家喊了一声:“手术成功了!”张女士悬着的心才落下。

1.jpg

在深圳市眼科医院刚做完手术的患儿

  这一幕,让张女士记了18年。

  手术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此后是漫长的康复期,这副牌是好是坏,她还得继续打。

从小慢人一步

在家人撑腰下用18年逆风翻盘

  上幼儿园时,小格的康复是以“玩穿珠”为主,中午,别的孩子睡觉,小格就在老师陪伴下穿珠子,晚上,一家子就陪着她穿珠子。

  “在别人看来,这种康复可能很苦,但我们将它作为一种家庭乐趣。”

  再大一点就要上仪器康复,每天半小时。小格有时候也会“扭计”,但张女士会鼓励她,“我真的是软硬兼施,才能让孩子在仪器那安静地坐上半个小时。”

  康复期的挂号,张女士也是“拼了命”挂到专家号,坚持定期带小格复诊,风雨无阻。

  从小戴眼镜,小格不免受到小朋友的“取笑”,有的孩子会抢她的眼镜,小学时代的小格不但没有显露出过人之处,还有点敏感、不自信。

  但张女士就像《阿甘正传》中的妈妈,经常鼓励小格:“你的起点虽然不高,但只要我们好好保护眼睛,我们的视力是完全可以恢复正常的。”

  欣慰的是,母女俩的努力也有了回报,小格11岁时,就在其他孩子视力变差时,她的视力却在逆袭,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

  进入初中,小格逐渐显露出聪颖,语言天赋、学习成绩越来越突出。

  让妈妈感动的还有她的良善。从小到大,小格知道自己眼睛不好,所以,中学时代的她主动参加助盲公益组织,为盲童当助教,在B站为盲童们宣传。

  18岁,小格的视力稳定了,还顺利拿到美国加州大学录取通知书,准备出国留学,她和家人,用18年逆袭。

  人生最重要的不是胡一把好牌,而是打好一副烂牌!

  私底下,母女俩都不约而同地好奇过平行宇宙中的“小格”。

  张女士曾在眼科诊室看到失明的孩子,她会忍不住打一个寒颤,“如果当初没有筛查,如果没有大胆地手术,小格会不会……”

  而小格自己也在某些瞬间被“击中”。有一次,她帮助盲童合唱团表演,牵着一位盲童上台表演,候场时,那位盲童突然问了她一个问题:“姐姐,我能问你个问题吗?你的眼睛能看到吗?”

  小格纠结了一阵后如实告诉小女孩:“是的,我能看见!”

  小女孩沉默了。

  那一刻,小格心里咯噔了一下,她似乎在小女孩身上看到平行宇宙中的自己,她觉得自己何等幸运地在做了筛查,又何等幸运地碰上了敢于承担责任的张国明、自己力排众议的母亲。

  2022年6月,在她出国留学之前,她和妈妈来到深圳市眼科医院,找到张国明医生,和他来了一次18年的相遇,感谢他的专业、责任、耐心……

2.jpg

小格和妈妈(左3和左1)与张国明教授(左2)及深圳市妇幼保健院门诊部副主任陈昱(右1)

  当年的年轻医生已经成为市眼科医院的副院长,张国明当然是认不出小格了,因为,21年来,经他手筛查和救治的早产儿太多了。

  来深21年,他开展的早产婴儿视网膜病变(ROP)防治工作——

筛查了两万例高危早产儿

成功“打捞”了1500多例

  20年来,这一防治工作已对两万例高危早产儿进行了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至少成功救治和减少了1500多例盲童

  2018年,深圳市眼科医院牵头成立“深圳市早产儿视网膜病防治联盟”,33家医院加入到联盟。

3.jpg

张国明在给小患儿做手术

  不管张国明是医生还是副院长,21年来,他还是一直呼吁——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时间窗,是出生后的4~6周,及时进行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及治疗尤为重要。

  如果有以下任意一种情况,务必在时间窗内进行筛查——

  32周前出生

  出生时体重低于2公斤

  32周后出生,体重大于2公斤但有吸氧史

  张国明还在继续为患儿奔走,为减轻患儿家庭负担,深圳市眼科医院自2014年1月起,每年向深圳市公益办、市残联申请“儿童致盲眼病筛查与抢救性治疗”福彩公益金的资助项目,专用于具有深圳户籍和非深圳户籍常住人口的新生儿在致盲眼底病变抢救性手术治疗费用的资助。

  如符合以下条件者可以进行申请资助——

“儿童致盲眼病筛查与抢救性治疗”福彩公益金

  资助对象

  全市确诊的儿童致盲眼病患儿。

  不受户籍限制,凡符合以下条件的在深圳出生的新生儿均列入资助范围:

  深圳户籍新生儿:父或母属于深圳户籍

  非深圳户籍新生儿:父或母在深圳工作,有缴纳社保

  诊疗流程

  基层医院筛查出或转诊的“儿童致盲眼病”;

  深圳市眼科医院儿童眼底外科2位以上专家确诊,并拟定治疗方案;

  按专家组意见进行治疗和随访;

  注:每个人申请报销不超过2次,检查和治疗必须在申报当年完成。

4.jpg

张国明

采写:郑健阳

信息来源:深圳市眼科医院

附件下载

分享到:
--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