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进入关怀版

首页 > 微资讯

深圳这个月24起溺水事故!教娃1个关键动作自救

信息来源: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信息提供日期:2022-07-29 16:12 【字体: 视力保护色:

深圳1个月内发生24起溺水事故

还有在自家玩水差点没命的娃

  一放暑假,娃就像脱了僵的野马,为了释放他们那无处安放的过剩精力,绝大多数爸妈会带娃去游泳。

  但泳池里,有可能是娃锻炼身体的好去处,也有可能一不留神就会发生惊魂溺水事故。

  毕竟,预防溺水年年说,但溺水事故却年年有——

  据深圳120调度数据显示:今年7月以来,深圳120共接溺水报警24宗。

  发生溺水的地点——

  有6人是在游泳池(均为6岁至8岁儿童);有6人是在海域;有1人是在家中浴盆; 其余则是在河道、水库等。

  家里浴盆也能溺水?虽然听起来有点离谱,但却是真人真事——

1岁半男童掉进水桶

被发现时,心跳呼吸没了

  今年1岁半的乐乐,刚学会走路,是个调皮好动的小男孩。

  前些天,乐乐跟家人待在深圳宝安流塘市场的宿舍里。趁家里大人不注意,他偷偷跑进厕所里玩起了水桶里的水。

  玩得正欢时,乐乐一不小心整个人栽进了水桶里,等家人发现时,孩子安安静静地倒栽在水桶里,头朝下脚朝上。桶里大概有三分之一的水量,刚好没过了乐乐的头。

  孩子爸傅先生一把把孩子从水桶里拽出来,当时乐乐双手捏得紧紧的,面色发紫,呼吸与心跳都已经停止了。

  所幸,乐爸慌中不乱,第一时间给孩子做了心肺复苏,把握住了黄金抢救时间,将孩子从死神的手里又拽了回来。后来乐乐在医院进行相关检查和后需救治,目前已经脱离了生命危险。

1.png

  家长可千万别掉以轻心,溺水这种事,分分钟是一失足成千古恨——

  去年7月12日,龙岗区某小区泳池,一名3岁男童溺水,约40分钟后被人发现,呼之不应,无肢体活动,现场人员随即拨打120。遗憾的是,120急救人员到达时,已回天无力。

  有些心大的宝妈宝爸可能想问了——

  家里我们注意照看,但游泳池一般也有专业救生员,应该不至于吧?为什么还会有这么多人溺水,甚至溺亡?

因为人在溺水时

可能是“悄无声息”的

  很多人以为溺水是这样的——

2.gif

  但其实,溺水时,人会本能地扑腾几下,不过很快,身体可能会呈直立状态,一上一下就像踩水,或像在水里垂直爬一个隐形的楼梯。

  这时,人的手臂忙着划水,无法伸出水面,鼻子和嘴巴也很难保持在水面上,想大声呼救,但很难发出声音。

3.gif

  同时,溺水者可能会发愣、眼神呆滞、头发遮盖额头或眼睛。

溺水时该怎么自救?

记住1个关键动作

  两只手抱住膝盖,采用水母漂的方式,身体就会慢慢地浮到水面;

  等浮上来后再迅速翻转,双手抱头仰卧,便可以漂浮在水面。

4.gif

  如果脚抽筋,可以反方向拉伸抽筋部位的肌肉,让其伸展或松弛。

  口鼻露出水面后,不要惊慌,首先调整呼吸,并迅速举手呼救,引起周围人和专业救生员的注意。

遇到溺水者科学急救2步走

1个常见误区 千万别“踩坑”

  1. 救上岸:没把握切勿贸然下水

  首先大声呼救,让更多的人帮忙。

  如施救者未受过专业救人的训练,或是不了解现场水情,切不可轻易下水,可充分利用现场器材,如绳、竿、救生圈等救人。注意自己的平衡,避免被溺水者拉下水。

  如果受过专业训练,有把握下水救人的,下水时应尽可能脱去衣裤,尤其是要脱鞋。

  从溺水者后方进行救援,让溺水者头部露出水面——

  对筋疲力尽的溺水者,抢救人员可从头部接近;对神志清晰的溺水者,抢救人员应从后背接近。

  用手从背后抱住溺水者的头颈,另一只手抓住溺水者的手臂,游向岸边,救护时应防止被溺水者紧紧抱住。

  2. 上岸后:溺水者若没呼吸,心肺复苏能救命

  如果发现溺水者心跳呼吸都停了,别只知道愣在一旁干着急。除了打120,也要记得第一时间做这件事:

心肺复苏

  如果没有在黄金救援时间内,对心跳和呼吸暂停的溺水者施救,就算最后命救回来,也可能会导致永久脑损伤等严重伤害。

  针对溺水时的心肺复苏,最新的循证医学推荐是——

  先进行5次人工呼吸(欧洲复苏协会推荐),给气持续1秒钟,然后30次胸外按压和2次人工呼吸交替进行(30:2),直至急救人员到达现场。

  注意:窒息缺氧是溺水者心脏骤停的关键原因,应该先人工呼吸(人工呼吸前要先开放气道、清理口腔),再胸外按压。(以下教学视频仅针对胸外按压的规范操作手法,不是针对溺水,所以没有先人工呼吸)——

  心肺复苏过程中,如果溺水者出现呕吐,要让他转身侧躺,以免呕吐物堵塞造成窒息。

  溺水者有了心跳和呼吸后,要赶紧脱掉他身上的湿衣服,以免身体热能被带走,造成低温伤害,然后做好保暖复温,尽快送医。

  敲个黑板:控水法只能排出胃里的水,无法排出肺和气道的水,压根没用!也千万别用!

  溺水的核心是缺氧,控水会延迟心肺复苏,让溺水者错失最佳的抢救时间。

希望急救知识永远当“备胎”

防溺水才是硬道理

  不到不知水情的游泳场所游泳;

  不会游泳的,要穿戴好游泳圈等保护措施;

  游泳时如果出现抽筋或其他不舒服,要立即上岸休息,或向救生员求救;

  没学过水中救生技能时,不可以贸然下水救溺水者;

  看管孩子游泳时,别三心二意或只顾着刷手机,切勿分心做其他事情,确保万一有意外情况发生时及时反应。

信息来源:深圳市急救中心、“第一现场” “深圳大件事”公众号

附件下载

分享到:
--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