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简称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

潜伏期:446天,一般为714天,以2周多见。

传染期:出疹前4天到出疹后4天有传染性。

隔离期:隔离至急性症状消失为止。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与鼠类排泄物、分泌物接触传播,如:被带有病毒的啮齿类动物咬伤;进食被鼠类排泄物或分泌物污染的食物;接触鼠类排泄物和分泌物污染的物品,然后触摸口、鼻。   

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起病急,发热(3840)、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三红(面、颈、胸部潮红)症状以及恶心、呕吐、胸闷、腹泻和全身关节痛等症状。口腔黏膜、胸背、腋下出现大小不等的出血点或瘀斑。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

预防措施:

1、做好防鼠灭鼠工作,废置空间内避免物品堆积;

2、搞好环境和食品卫生:剩饭菜必须加热食用,食品储藏要防止鼠类入侵而污染;

3、避免徒手接触鼠类及其尸体,不要饲养野生的鼠类作为宠物;

4、定期检查家中环境,及时发现是否有鼠类出没的痕迹,并作相应处理;

5、出外旅行应避免到环境卫生条件差的地方逗留或进食;

6、参加野外劳动的人员,应特别注意个人卫生,如皮肤有破损、应及时用碘酒消毒处理;

7、与鼠类接触几率较多的特殊人群,如鼠类饲养员等,可考虑接种疫苗。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