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进入关怀版

首页 > 专题专栏 > 健康科普 > 健康常识

我也想学点穴(第二期)

信息来源: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信息提供日期:2024-01-23 12:05 【字体: 视力保护色:

  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与胃分别主司运化和受纳,互为表里,一润一燥,一升一降,为一身气机之枢,脾胃不好一般表现为食欲不振、大便溏泄、便秘、腹胀、胃痛、呕吐等症状,有医家认为“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脾胃功能长期失司可对人的整体健康状态造成严重不良影响。

  本期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足阳明胃经和足太阴脾经的防病治病常用腧穴,我们平时有空的时候可以多多点按、揉搓、拍打、艾灸这些穴位,防病治病。

  一、足阳明胃经的防病治病常用腧穴

  1.四白

  定位:在面部,眶下孔处。

image002.png

  主治:①目赤痛痒、眼睑瞤动、目翳等眼部病证;②口眼歪斜、面痛、面肌痉挛等面部病证:③头痛,眩晕。

  2.头维

  定位:在头部,额角发际直上0.5寸,头正中线旁开4.5寸。

image004.png

  主治:头痛、目眩、目痛等头目病证。

  3.天枢

  定位:在腹部,横平脐中,前正中线旁开2寸。

image006.png

  主治:①腹痛、腹胀、便秘、腹泻、痢疾等胃肠病证;②月经不调、痛经等妇科病证。

  4.梁丘

  定位:在股前区,髌底上2寸,股外侧肌与股直肌肌腱之间。

image008.png

  主治:①急性胃痛;②膝肿痛、下肢不遂等下肢病证;③乳痈、乳痛等乳疾。

  5.足三里

  定位: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image010.png

  主治:①胃痛、呕吐、噎膈、腹胀、腹泻、痢疾、便秘等胃肠病证;②下肢痿痹;③癫狂等神志病;④乳痈、肠痛等外科疾患;⑤虚劳诸证,为强壮保健要穴。

  6.丰隆

  定位:在小腿外侧,外踝尖上8寸,胫骨前肌外缘,条口外侧一横指处。

image010.png

  主治:①头痛,眩晕;②癫狂;③咳嗽、痰多等痰饮病证;④下肢痿痹;⑤腹胀,便秘。

  二、足太阴脾经的防病治病常用腧穴

  1.公孙

  定位:在跖区,第1跖骨底的前下缘赤白肉际处。

image013.png

  主治:①胃痛、呕吐、腹痛、腹泻、痢疾等脾胃肠腑病证;②心烦、失眠、狂证等神志病证;③逆气里急、气上冲心(奔豚气)等冲脉病证。

  2.三阴交

  定位: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际。

image015.png

  主治:①肠鸣、腹胀、腹泻等脾胃虚弱诸证;②月经不调、带下、阴挺、不孕、滞产等妇产科病证;③遗精、遗尿等生殖泌尿系统疾患;④心悸、失眠、高血压;⑤下肢痿痹;⑥阴虚诸证。

  3.地机

  定位:在小腿内侧,阴陵泉下3寸,胫骨内侧缘后际。

image015.png

  主治:①痛经、崩漏、月经不调等妇科病;②腹痛、腹泻等肠胃病证;③疝气;④小便不利、水肿等脾不运化水湿病证。

  4.阴陵泉

  定位:在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中。

image015.png

  主治:①腹胀、腹泻、水肿、黄疸;②小便不利、遗尿、尿失禁;③阴部痛、痛经、遗精;④膝痛。

  5.血海

  定位:在股前区,髌底内侧端上2寸,股内侧肌隆起处。

image019.png

  主治:①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等妇科病;②隐疹、湿疹、丹毒等血热性皮肤病;③膝股内侧痛。

  6.大横

  定位:在腹部,脐中旁开4寸。

image021.png

  主治:腹痛、腹泻、便秘等脾胃病证。

  以上就是我今天分享的穴位啦!大家要好好爱护自己的脾胃哦,营养均衡,按时吃饭,让食欲不振、大便溏泄、便秘、腹胀、胃痛、呕吐远离我们。

文:罗湖区中医院 黄子彦

审稿专家:深圳市健康科普专家 李红(罗湖区中医院)

编辑:深圳市健康科普“两库一机制”建设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附件下载

分享到:
--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