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进入关怀版

首页 > 专题专栏 > 健康科普 > 健康常识

南山妇幼专家教你五点早期识别孤独症

信息来源: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信息提供日期:2024-01-23 15:37 【字体: 视力保护色:

  孤独症已经成为目前导致儿童残障最常见的一个原因。可当我们说一个孤独症孩子会成为残障的时候,有些人可能是不理解的,甚至有些家长是不接受的。

  一些孤独症孩子,在刚刚被发现是孤独症的时候,往往看上去挺可爱的,动作也很灵活,父母亲觉得这个孩子挺聪明的。

  可是如果我们没有及时发现孩子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早期干预的话,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就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比如:父母不敢让孩子出门,因为他们缺乏安全意识,对环境不理解,容易发生危险,甚至必须有一个人长期照看,或者把他们长期关在家里。有些孤独症孩子的动作是灵活的,可以在周围走动,甚至爬高都很灵活,但是由于他们存在社交障碍,缺乏与其年龄相匹配的社交能力,甚至完全没有语言交流,他们不懂得危险,父母得不断地跟着他们,他们就有可能长期被关在家里。

  所以,我们说,社会交往障碍是孤独症儿童最核心的问题,是一个孩子被诊断为孤独症的主要依据。

  为了让我们的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比较简单的学会去判断和识别,我们提出了识别孤独症社交障碍的“五个不”,这“五个不”是哪“五个不”呢?

南山妇幼专家教你五点早期识别孤独症.jpg

  这“五个不”,其实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语言交流障碍,另一个就是非语言交流障碍。

语言交流障碍之不说、不应

  孤独症儿童的语言发展通常是落后的,或者表现出不合时宜的语言表达,甚至是刻板的语言,这是大多数家长最关心问题。许多家长去医院就诊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发现孩子语言发育较同龄孩子慢,他们最常说的就是“我的孩子都3岁了,但是他(她)还不会说话”、“我的孩子基本不跟我说话,叫他(她)好像没听到一样,不听指令”等等。可是,当你慢慢地深入地去询问关于孩子日常生活表现和行为的时候,他们会告诉你,我的孩子其实也并不是完全不说话,他们会自己在玩耍的时候自言自语,我们听不懂他(她)在说什么。这种情况家长们普遍把它称为“外星话”或者“火星语”。

  还有一些孩子,他们不会叫“爸爸、妈妈”,表达自己需求的时候,也不用手指指,通常会拉大人的手,或者表现哭闹,不配合,有些家长因为长期与孩子生活,大致能猜出他们的意图,只要孩子有这样的表现,就会根据自己的经验,直接满足他们。还有一些孩子会说话,但是表现为重复刻板的语言,比如可以念广告词:“送礼就送脑白金,送礼就送…”等等,念得非常溜,也很清晰。

非语言交流障碍之不看、不指、不恰当行为

  我们提到社会交往的时候,有人会问,一岁的孩子,一岁半的孩子,他能有什么社会交往呢?他们能懂得什么社会交往呢?其实不然,交流除了有语言交流,还有很多非言语交流,非言语交流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肢体动作,比如说目光注视、眼神交流、手指指物、表达自己的需求等等。而当孤独症孩子看人的时候,通常会让你感觉目光是暗淡的,呆滞的,目光里没有信息的交流,有点“目中无人”。他们往往喜欢独自玩耍,通常对人不感兴趣,尤其是大多数小朋友通常对同龄儿童感兴趣,但是他们对其他儿童并没有什么兴趣,甚至“置之不理”,“我行我素”。通常他们也不怎么怕陌生人,对父母也缺乏应有的情感依恋,对环境也缺乏应有的陌生感和理解能力。

  为了改善这些社交障碍,以便于帮助我们的孩子在日后能够拥有独立生活、学习和工作的能力和机会,我们提醒各位家长朋友们,做到“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在孩子发育的关键期,尽可能的帮助他们获得发展的机会,在针对孩子的康复训练中,也必须以社交障碍的改善为核心内容,加强社交训练,让孩子从无交往行为发展到被动交往,再从被动交往到主动交往,掌握一些与他们的年龄相符合的社交技巧,最后学会相对正常社会交往行为。

  最难的往往是在最开始的时候。我们的家长应该怎么做呢?家长们应该懂得利用孩子的生理需求,制造所谓的“饥饿感”,制造意外事件,要建构必须交流的环境。而最好的方法呢,就是在这些训练中加入“社交元素”。

  总结一下,孤独症儿童的早期识别要点主要是:

  不(少)看

  不点头

  不(少)指

  不摇头

  不(少)应

  不寻求安慰

  不(少)说

  该怕不怕

  不参照(reference)

  不该怕却怕

  不显示、炫耀 

   该笑(哭)不笑(哭)

  总之,通过早期识别的要素来“早期发现、早期干预”。

文:深圳市南山区妇幼保健院  赵刚

审稿专家:深圳市健康科普专家 徐国建(深圳市康宁医院)

编辑:深圳市健康科普“两库一机制”建设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附件下载

分享到:
--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