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素养66条》第47条 合理用药,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
合理用药是指安全、有效、经济地使用药物。优先使用基本药物是合理用药的重要措施。不合理用药会影响健康,甚至危及生命。合理用药包括安全、有效、经济三个方面。用药首先是安全,安全的意义在于使患者承受最小的治疗风险,获得最大的治疗效果。其次是有效,这是合理用药的关键。药物的有效性表现在不同的方面,如根除病源治愈疾病、延缓疾病进程、缓解临床症状、预防疾病发生、调节人体生理机能等。第三是经济,经济是指以尽可能低的医疗费用达到尽可能大的治疗效益,降低社保和病人的经济支出,但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价格越低的药品越经济。
用药要遵循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的原则。不同的给药方式各有其优缺点。输液的优点在于见效快,主要用于危重病人或特殊病人的治疗;缺点在于将药物直接输入血液,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要高于其他给药途径,严重者可导致休克,甚至危及生命。肌肉注射其药物吸收比输液慢,比口服快,缺点是引起局部疼痛等损害。口服是最常用,也是最安全、最方便、最经济的给药方法;缺点在于起效相对较慢,有些药品还可能会引起胃肠道不适等症状。选择给药途径时应遵循国际公认的原则,即根据病情能口服的就不注射,可以皮下或肌肉注射的就不静脉注射或输液。
抗生素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消炎药”,是一种具有杀灭或抑制细菌生长的药物。主要用以治疗各种致病微生物感染,有的抗生素有抗肿瘤作用或免疫抑制作用。使用抗生素要严格遵医嘱,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切勿擅自使用,不能自行调整用量或停用。抗生素一度被误称为抗菌素,但因为这类药物不仅能杀灭细菌,而且对霉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其他致病微生物乃至肿瘤也有良好的抑制和杀灭作用,所以应称为抗生素。虽然抗生素可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但也不是万能药,不能滥用,否则会出现不良后果。滥用抗生素的危险最主要是促进细菌耐药性的发生,甚至使耐药菌发展成为超级耐药菌;还能引起药物不良反应、药源性疾病等。长此下去,越来越多抗生素失效,很多感染性疾病将无药可治。许多抗生素可损害肝脏功能,滥用抗生素还能造成体内正常菌群失调。
来源:《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2015年版)》